当民俗文化在春节期间“繁花”绽放,饱含优秀传统文化的烟火气漫卷中原大地。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新风尚,电影票房“热辣滚烫”……为持续承续好、弘扬好新时代春节文化,本报今日特别推出“春节文化看中原”特刊,看春节文化如何在中原传承、创新、发展。
2月24日,郑州电影小镇打铁花表演流光溢彩,游客在民俗活动中感受浓浓年味。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聂冬晗 摄
文化漫漫 烟火河南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郭歌 张体义
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绝美的打铁花表演在我省各地震撼上演;唢呐朝天吹,锣鼓震天响,高跷演员们身着古装踩着鼓点,精彩的社火表演掀起庙会的高潮……2024年甲辰龙年春节,全省各地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形式各异的文旅活动现场人声鼎沸,太多的文化符号让这个春节充满仪式感。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国传统节日根植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隆重、最有民族特色、最有恒久魅力的节日,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厚重春节文化深深根植于国人心中。
近年来,我省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将传统文化对接时代需求,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展现出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蓬勃气象。
春节民俗斑斓多姿
如果将春节比作一曲“交响乐”,那么从腊八节旋律骤起,随后小年祭灶、除夕守岁等重音符接续响起,直至除夕夜交正子时达到高潮。
“这是一年中跨度最长的一场狂欢。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春节等传统节日的发源地。中原的春节文化历史悠久,不仅记录在典籍中,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话语等都是一种文化的坚守。”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高有鹏说。
春节期间,郑州市陈砦花卉双桥基地里人头攒动、暖意融融,各类寓意吉祥美满的花卉把年味拉满。全家老少一起逛“花卉大集”,也成为许多市民春节期间的重要家庭活动之一。
在中原地区,民俗、非遗等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鲜明、斑斓多姿,体现在饮食、习俗、日常起居、生产活动、礼仪、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九装香炉,年三十儿贴花门儿。”春节期间,每个家庭都氤氲着年味,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着最“接地气”的春节文化。
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闫德亮看来,春节文化已经深深地嵌入人们的节俗生活中,与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密切相关,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入”人类的心灵世界,使人们在春节活动中亲身去感知体验,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以及民众集中表达对幸福追求的文化时空。
踩高跷、打花棍、抬花轿、二鬼摔跤、划旱船、舞龙舞狮等民俗、民艺展演,让广大游客大饱眼福。今年春节,“我们的节日·2024华夏民俗年文化节”系列活动在开封朱仙镇举办,给广大游客带来了一场非遗文化盛宴。
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彭恒礼说:“通过举办文化惠民、文艺展演等活动,可以让广大民众收获快乐、感受春节所带来的美好愿景。同时,通过举办相关学术活动,能从理论上梳理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文化传承的支持和建设。”
2月12日,游客在清明上河园欣赏民俗表演。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铮 摄
创新守护春节文化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春节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把中国的春节作为联合国假日,我认为这是对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尊重,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认可。”高有鹏说,“年”这个民俗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年传承着文化,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文化生态,是对历史的总结与把握。
淮阳太昊陵庙会,游客可与NPC全程互动,接受NPC挑战接龙飞花令;看豫剧大戏、赏水上打铁花,深度体验郑州金融岛的美好生活;洛阳上线大型沉浸式体验活动,汉服“变装”成为春节热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精神,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闫德亮认为,对于春节文化中适合于调整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需求加以继承和发扬,结合中华智慧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方式。
农历正月十三,已有近千年历史的马街书会如约开锣,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负鼓携琴踏雪而来,说书会友、弹唱献艺。直播间里,评论叫好频频刷屏,浓浓的年味儿将线上线下的观众包裹其中。“来赶书会十几年了,这次要通过网上直播让更多的人了解马街书会、爱上曲艺。”河南坠子表演者袁秀玲说。
“由春节衍生出来或与春节相关的戏曲、饮食、手工艺以及各种民间艺术门类等,在春节期间得到了发挥功能的机会和展示风采的平台。新媒体和网络平台能够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只有在传承中创新春节文化、在创新中发展春节文化,才能真正守护好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彭恒礼说。
如何更好地激活春节文化的生命力,令其与现代社会紧密衔接并一代代传承下去,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是有时代特征的,也应该有所创新与发展。我们应该珍惜春节等传统节日,使其成为温暖世界的一股股暖流。”高有鹏说。
文化“出圈”赢流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温小娟
春节期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建业电影小镇双双刷新春节客流历史新高。其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接待观剧总人次超百万,75%的游客为省外观众;建业电影小镇春节期间演出超1300场,接待观剧总人次超百万,《穿越德化街》剧场连续8天39场全部售罄,呈现“一票难求”火爆场面。
观众评价:“舞台很小,小到演不完一个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可舞台又很大,大到能演出千年来中原文化的重量。”“文化宝藏的河南终究是藏不住了……”
纵观中原大地,还有很多这样的景区,依托文化资源培育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位,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大释放了旅游消费潜力。今年春节假期,河南累计接待游客5021.6万人次,旅游收入297.7亿元,开启了文旅市场“热辣滚烫”的新征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雄浑的自然风光,总能给游客无限惊喜,找到全新的假日打开方式。在龙门石窟,游客可以看到冬日绽放在奉先寺的牡丹花,体验神圣又充满仪式感的“盛世新年·香山撞钟”活动,还能与“穿越”到现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偶遇……春节假期,龙门石窟营造的多元化文旅体验新场景,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厚重的石窟文化、旖旎的山水风光,以及创意飞扬的活动、精彩纷呈的演艺,吸引了众多年轻人来打卡。”龙门旅游集团景区管理负责人史丽华说。
作为“十三朝”古都的洛阳,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以“穿越盛唐洛阳年”为主题,重现千年前洛阳城的年庆壮观景象,拉满节日仪式感;3000年的殷墟推出“数字妇好”,与观众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走进开封清明上河园感受“东京富贵迷人眼”;许昌曹魏古城举行的鼓震魏都+战舞表演、三曹七子、爆笑喜剧七步成诗等演出,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三国文化……
“文化大省就得拼文化,不能守着宝藏过‘穷日子’。”省文旅厅宣传推广处处长王九位说,近年来,文化和旅游以资源融合、服务融合、产业融合、交流推广融合为重点,形成了优势叠加的良好局面。手握千年文化这张王牌,相信河南不仅有“出圈”的底气,更有将流量变现的实力。
孩子们在郑州博物馆体验“文化年”。 本报资料图片
博物馆里过大年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河南博物院每天入场超过1万人,洛阳博物馆提前三天预约满额,郑州博物馆“龙”气袭人……
春节8天假期期间,全省博物馆、纪念馆进馆总人数410.3万人次。
为一座博物馆奔赴一座城。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实施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里过大年”逐渐成为一种新年俗。博物馆春节期间经常推出与生肖文化有关的临时展览,甲辰龙年春节,此类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河南省文物局指导文博单位,立足馆藏优势,整合多方资源,推动文物展览展示与生肖文化、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全省各地博物馆推出了精彩纷呈的社教活动,吸引游客前往“打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中感受独特的年味。
河南博物院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八每天早上8点多,南门外就已经排起数百米长的队伍,从空中俯瞰,宛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春节8天假期,河南博物院共接待观众10.31万人次。洛阳博物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等持续出现客流高峰。一些博物馆纷纷延长开放时间,甚至开启“夜游模式”,赢得观众的点赞。
春节长假,红色景点是不少游客的出游目的地。我省红色博物馆、纪念馆充分发挥自身红色资源优势,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革命红+春节红”文化互动活动。
有关文博专家分析,全省各博物馆推出的龙文化为主题的系列展览和社会教育活动,让龙年春节的主题更加突出;各博物馆创新活动形式,通过举办“市集”“诗乐会”“比赛”“剧本杀”等给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全新体验。
河南省博物馆学会社会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负责人、河南博物院社会教育部主任林晓平说,全省近400家博物馆、纪念馆依托各自的文化IP优势,各显神通,使今年的“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规模更大、形式更多、覆盖更全面。目前,博物馆的观众正在从参观向参与转变、从游览向体验转变,这对博物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把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需求结合得更具新意,博物馆才能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读书观影”启新春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胡春娜
龙吟春正好,恰是读书时。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文明和谐、喜气祥和的节日氛围,河南省新华书店坚持“春节不打烊”,全省门店同启“书香河南·祥龙献瑞耀中原·千灯共阅新华年”系列阅读活动,以年味充足、氛围浓厚的门店场景,贴心暖心的惠民活动和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阅读体验,为读者打造了一场书香氤氲的新春文化嘉年华。
在中原图书大厦,纸艺窗花、古法线装书手作、古法扎染、木版年画、掐丝珐琅等传统文化的实践体验活动让读者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洛阳市新华书店,孩子们在书法家的指导下,一笔一画地练习着书法,还体验了造纸的过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匠心;开封新华书店的活字印刷术、鹤壁淇县开展的二十四节气课堂、南阳卧龙区新华书店举办“长征岁月”主题阅读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新春假期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河南省新华书店发行集团门店运营管理部总监马强介绍,新春,是团圆、是喜庆,更是文化的传承。这些活动涵盖了阅读、非遗、民俗等多个领域,希望通过这些精彩不断的文化活动,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书香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在省内各地精心烹制的“文化大餐”里,书香、年味与传统文化交织在一起,奏响了新春序曲。
与此同时,省内电影院也推出了“观影盛宴”——除了图文并茂、精彩的影片介绍,还附上多个“观影指南”,包括影片的优惠活动、路演预告、影院特色介绍等。
终于,全国春节档的票房数字来到了80.16亿元的新高度。在8天档期里,我省电影市场十分火热,总票房达5.18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23.23%,占全国总票房的6.45%,跃居全国第四位,电影票房、观影人次、放映场次、全国排名均创历史纪录。
从多元优质的内容供给、多场域沉浸式的体验形式,我省的阅读和观影活动让人们过了一个年味十足的新春假期,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烟火生活的仪式感。
团圆饭也“赶潮流”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孔学姣 见习记者 刘一洁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美食则是蕴藏重大意义的节日符号。
“中原地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因而这一区域饮食的文化味较浓,讲究平和。春节每年必有鱼代表‘年年有余’,吃鸡寓意‘吉祥如意’,扣碗寓意‘蒸蒸日上’,饺子寓意着‘财运亨通’。”2月27日,阿五黄河大鲤鱼品牌总监樊勇表示,春节期间,阿五各门店均迎来客流高峰,头牌菜“红烧黄河鲤鱼”几乎桌桌必点。
为适应消费者的需求,阿五在菜品上除了推出有美好寓意的品质菜肴,还以优质食材搭配创意料理,创新推出禹州粉烧波龙、黑松露山药煨花胶等独特又富有年味的健康菜品。同时,还推出“吃豫菜,听豫剧,享河南待客之道”“吃鲤鱼,迎财神”及定制服务。
随着外出吃团圆饭成为“新潮流”,不少河南特色餐饮门店在春节期间宾客满座。除夕到大年初八9天时间里,解家河南菜日均约1万人客流量。须水邓记叫化鸡从腊月二十八到大年初八,门店几乎爆满,客流量相比去年同期上涨30%到40%。
与火热的文旅市场相对应,清明上河园、洛邑古城等景区周边餐饮门店迎来大量客流。大年初一至大年初四,建业大食堂樱桃沟店接待游客约9万人次,营业额达153万元。
“今年开通年夜饭的商家明显增多,郑州的年夜饭开通率同比增长三成左右,洛阳、开封等旅游城市年夜饭开通率达到九成。各地的大中型餐厅从大年初一至大年初五一桌难求,旅游城市从大年初二开始,中小型汤面馆正常营业,生意火爆。”河南省餐饮与住宿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靳中兴说。
预制菜成为新春团圆饭的热门选项。今年春节前,阿庄地道豫菜、鲁班张等不少餐饮商家推出预制菜年货礼盒,黄河鲤鱼、八宝饭、小酥肉样样俱全,消费者通过这些豫菜“集装箱”把传统年味带回家。
“一年了,大家不愿意从头到尾自己做饭,预制菜就提供了多样化和便捷化的选择,这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变化。”省社科院商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张进才说。
岁月流转,团圆饭也在“赶潮流”,但团圆的味道不会变。传统的中原饮食文化也将在新消费场景、新的服务方式中生生不息。
河南文旅市场累计接待游客 5021.6 万人次 旅游收入 297.7 亿元 制图/单莉伟
线上线下带货忙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若凡 通讯员 孔凡哲
“这是咱南阳社旗产的粉条,是用红薯粉直接加工,吃起来筋道得很。”2月28日,南阳名优土特产展销中心负责人韩军向前来购物的顾客介绍。
走进展销中心,桐柏豆筋、社旗粉条、西峡猕猴桃、唐河红薯、方城黄金梨、邓州黄酒……南阳市本土的特色农产品陈列在展柜上,琳琅满目。
挑选商品的顾客络绎不绝,赵女士说:“我是南阳人,这里可以买到最正宗的本地土特产。今年春节走亲访友的礼品就是在这里购买的。”
而此时,远在280公里外的省会郑州,市民李媛媛通过“宛供优选”线上商城,为孩子购买了猕猴桃果汁。“在这里选购农产品不仅物美价廉,还很放心。”
“目前,单品达1211个,包括13个县(市、区)展区。”韩军说,“花、药、果、菌、茶”特色产品,绿色有机、援疆、非遗等9个专区,成为全省面积最大、设计标准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名优土特产展销中心。
据悉,由南阳市供销合作社投资建设的南阳名优土特产展销中心于2023年9月运营。在发展实体展馆的同时,他们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申请注册“山水南阳”市级区域公用品牌,搭建了“宛供优选”线上商城,优选500多个名优土特产单品进行电商销售。
“中心将立足‘土’,体现‘特’,形成‘产’的发展方向,把名优土特产展销中心建设运营作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集中展示南阳市优势产业、特色产品,推动‘宛品宛用,宛品出豫’,提升南阳土特产品价值,畅通‘土特产’销售渠道,服务城乡流通,做实消费助农,助力南阳名优土特产走向全国大市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南阳市供销社理事会主任杨小强说。
春节期间,展销中心开展“咱南阳人自己的年货节”和“信用年货节”活动,线上线下平台已销售各类土特产60万元,帮助脱贫地区持续增收,打响了供销品牌,畅通“土特产”销售渠道。
目前,南阳市供销合作社已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展销中心为龙头、县域配送中心为骨干、乡村网点为基础的市、县、乡、村四级农副产品流通网络。
春节期间,伊朗留学生在金融岛音像店挑选唱片。 张蕊 摄
“龙腾四海”共迎春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蕊
春节年年过,今年大不同。去年年底,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中国年”自此有了“新身份”。今年春节,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以不同形式庆祝。河南也持续发力,文旅频频出圈,让在河南过春节的外国友人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来自摩洛哥的留学生卡马尔目前就读于郑州大学,刚来河南一年的他已经结交了不少中国好友,平日里时常与朋友一起探索郑州和周边城市。前不久,他来到了“郑州记忆·油化厂创意园”,一进园区,就看到街边挂满了红灯笼,春节气氛十足。在这里,卡马尔自然地融入到前来游玩的郑州青年当中,每到一处装饰特别的地方都会拍照留念。园区内的“朱雀市集”颇有庙会的氛围,文创产品、特色小吃、春节装饰……各种有趣的小东西都能在小摊儿上找到。尝试了最近在中国年轻人中很“火”的“围炉煮茶”后,卡马尔说:“茶很好喝。很开心能在郑州找到这样一个创意园。我会推荐其他和我一样在河南过年的留学生来这里玩。”
同样刚来郑州留学一年的伊朗女生米雅,也在春节期间找到了玩乐的好去处。平时忙于学业的她很少到别的地方玩,这次趁着假期,她与记者一起打卡了极具现代风格的龙湖金融岛。过年期间,以“潮龙湖赏民俗过龘年”为主题的新春庙会就是在此举办的。刚一“上岛”,她就被眼前的景象和琳琅满目的商品惊艳到了。“湖边的景色真美呀”“我发现这里每家商店都同时经营了咖啡馆”……一路上,米雅不停地发出感叹,她告诉记者,自己一定会带着朋友再来,争取把所有商店都逛一遍,如果能参加在这里举办的音乐会等活动就更好了。
今年春节期间,河南文旅凭借“十八般武艺”与满满诚意,一度“火”出了圈,开封的万岁山·大宋武侠城更是得到游客盛赞。米雅也向记者表示想穿汉服与朋友一起去开封游玩,并向记者要了一份“打卡攻略”。一个充满了“河南味”的“中国年”让中外游客都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