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作为农村人口大省、传统农业大省,河南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乡村振兴仍是工作的重点。如何利用数字化为乡村振兴赋能?1月27日,大河网记者采访了河南省政协委员、春江集团副总裁兼河南宝泉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裴将,来听听他怎么说。
裴将是一名90后“海归”。2015年回国后,他发现老家太行山变化很大,但也有一个突出矛盾——高效发展和低效能源。如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裴将的回答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数字经济的赋能,数字乡村的发展对实现现代化河南建设至关重要”。
乡村数字化治理成本高,应用水平滞后
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的战略方向、新引擎和关键力量,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据裴将介绍,目前,河南省的数字化乡村建设虽然始终保持稳步增长态势,鹤壁的数字化改造提升模式也成为创建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全国试点,但河南的数字化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不高,且区域分布异质性显著。
那么,河南数字乡村发展现状如何?
裴将告诉记者,从整体来看,河南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但由于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等的限制,各区域发展差异性显著,且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区域间数字乡村发展水平两极分化严重,数字鸿沟在区域间、城乡间依然存在。
中原城市群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豫北地区、豫西豫西南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始终围绕省域均值波动,黄淮地区始终低于省域均值,形成“中高、淮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目前,我省存在着人才吸引力不足,高素质数字人才稀缺的问题。乡村依然以老年人为主,对新兴科技认识较浅、 数字赋能意识较弱、知识技术水平不够,无法有效应用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人才缺乏导致数字乡村内生动力不足,难以满足深入推进全省数字乡村建设的需要。”裴将在接受采访时说。
由于地方数字化平台的搭建、运行和维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也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所以目前乡村数字公共平台不健全,很多乡村仅仅将数字治理视作数据搜集或线上办事的一种途径,很大程度利用村口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相对落后的方式,没有开发成与村民主体合作共建的信息共享平台,未能有效整合利用数字资源精准服务。
另外,数字经济与农业生产融合深度不够。多数乡村的产业融合发展中并没有应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农业生产种养殖、农产品加工方面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还较薄弱,智能化生产作业装备、农业专用传感器仍然较匮乏,导致“互联网+”在农业全产业链领域融合发展程度较浅。
如何为乡村振兴装上“数字大脑”?
裴将建议,首先要政策统筹规划,健全法治保障体系,积极制定数字乡村法规制度,构建数字乡村安全环境。
“希望能加大财政投入与社会资本的耦合,加速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升级,促进城乡数字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满足数字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裴将认为首先要从政策上着手。
其次要聚智于村,提高素养,夯实基础。完善乡村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利用好高层次数字人力资源,引进外来人才,留住本土人才,吸纳外部资金与技术。
还要加强对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培训,实现智慧化农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数据意识和数字技能,培养具有数字化能力的基层政务复合型人才,夯实乡村治理根基,驱动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乡村治理提供服务。
加强农业生产和新业态数字化。要在种养加、贸工农、 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协同发展,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优化配置。也要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智慧旅游等项目来促进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经济新业态。
“总之,我省应抓住数字赋能的机遇,以智能化农业生产设备、技术的运用助力农业提质增效,以大数据的挖掘与运用促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以数智赋能提升乡村治理与服务水平,全面提升乡村数字经济转型,夯实乡村振兴根基。”裴将说。(莫韶华 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