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预制菜产业在规范中发展

2024-03-29 19:36:36 来源: 新乡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加快制定完善预制菜相关标准,持续开展预制菜风险监测和评估,进一步严格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就在前不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印发预制菜新规,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等主食类食品,则不在此列。

  相关部门连续发声,颇具现实意义。如以上定义中的“不添加防腐剂”,就充分考虑了消费者期待,兼顾了产业实际,无论对于供给侧还是消费端,都释放了鲜明信号:预制菜虽经过工业化预制,但仍属于菜肴范畴,高效便捷和健康美味,都不可偏废,既要坚持安全底线,也要不断创新。除了专门将预制菜列入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环,《意见》中还提到,引导相关机构建立预制菜技术联合开发平台,不断提升预制菜品质。

  在食品工业化生产的趋势下,预制菜是相对平衡的选择。一些人追求“锅气”,对新鲜度要求高,这属于个人喜好,但动辄如临大敌,将预制菜等同于“料理包”,就不得不说是一种刻板印象。新规明确“不添加防腐剂”,其实也间接证明了,“零防腐剂”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要依托冷链物流、液氮速冻等技术,成本相对更高。面对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业内专家就表示,“不是所有菜肴都适合做成预制菜,预制菜永远也不可能替代所有的现制菜”。而经过技术赋能,优质的预制菜也不会比现制菜差。

  食品制造的高质量,对应着监管制度中的高标准,二者环环相扣。从食材的把控,到产品的还原度,再到责任的追溯,将每一个环节做好,让消费者吃下“定心丸”,关于预制菜的争议自然会逐渐消弭,这正是标准化的意义。标准太滞后,不利于统一市场认识,标准太超前,其实用性则要打上问号。在预制菜已形成一定规模、消费者接受度有待提升的当下,加快制定完善相关标准很有必要。

  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负责人曾表示,“最严谨的标准”是我国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的重要内容。据统计,现存有效的预制菜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有164个,加上一些企业标准,总数超190个,但级别更高的国家标准尚未推出。事实上,六部门发布的新规就被网友理解为“预制菜国标”,透露的正是对建章立制的期待。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正加速驶向万亿元“赛道”。市场如此庞大,更需标准先行。期待行业门槛的提高,监管体系的完善,促进优胜劣汰和良性循环,推动预制菜产业在规范中发展。 (钟 颐)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