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白发博主讲述自己的“触网”故事:“银发知播” 以最“潮”姿态传播“硬核知识”

2023-04-18 09:37:52 来源: 新华社 评论:0 点击:  收藏
  步入信息化时代,当形形色色、良莠交杂的网络短视频日益影响人们生活之时,当我们忧心于老年人和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之际,一个群体的出现,让无数人为之振奋、感动、满心敬佩,也为高质量网络知识传播注入信心——“银发知播”,一大批以网络平台为“教室”、以三寸屏幕为“黑板”,面向广大网友无私传授自己毕生所学的老年短视频博主。不久前,他们中平均年龄77岁的13位代表获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集体奖,引得无数网友倾心点赞。

  春蚕不老,夕阳正红。让我们走近“银发知播”群体中的5位代表,感受他们拥抱新技术、释放光与热的动人情怀。

汪品先院士录制的科普短视频。光明图片

  让科研和科普“无缝”对接

  讲述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 汪品先

  作为“银发知播”群体的一员,获得“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集体奖项,我很感慨,这说明大家对科普越来越重视了。

  我做科普是从海洋开始的。20世纪80至90年代,我每年都在上海两会上呼吁重视海洋,号召大家加强海洋意识。也是在那些年,少儿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纪念出版50周年,我公开批评这套丛书缺少关于海洋的内容,相关方很重视,会后不久,我就受命主编丛书的“海洋卷”,推出后大受欢迎。从此,我逐渐走上了少儿科普这条路。

  我在同济大学任教半个世纪,深感高等教育文科和理科脱节是创新教育的“癌细胞”。所以,我于2021年开了一门《科学与文化》课,告诉同学们科学不光是有用的,更是有趣的,科技创新的源头往往就是好奇心。没想到,这门课“一炮而红”,在网上看直播的居然有好几万人。后来,我把一些课程内容放进了短视频,引来了上百万粉丝的关注。

  我一直认为,科学家不能总待在象牙塔里,科学不能变成少数人的“自娱自乐”。如今,科普的手段渠道越来越多,科学家应该抓住机会,让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无缝”对接,让整个社会都对科学感兴趣。科普其实也是科学家在向社会做汇报,让老百姓知道你做了什么事情、做的事情有什么用。科学家能够把自己的科学研究普及给大众,那说明科学家自己也融会贯通了。前几年,我主持的“南海深部”研究大计划结束时,我的公众报告题目就叫“南海演义”,大家听了很感兴趣。

  科普要与时俱进,采用新技术非常重要。通过短视频做知识传播,观众的反馈及时且丰富,看了很鼓舞人心。有时讲到精彩处,视频里的弹幕像雪片一样飞过,喝彩叫好的氛围让人很是兴奋。

  当然,做知播的过程中,我也跟年轻人学习了很多新知识。比如,叫我讲“一键三连”,我并不懂,只能“鹦鹉学舌”。新技术层出不穷,在青年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跟上。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