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河南实践丨改革重塑 河南考古昂首向未来

2023-12-29 20:57:51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①2023中肯联合考古合影。

②虢国墓地出土玉人。

③应国墓地出土铜面具。

④应国墓地出土青铜鼎。

本版图片均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2023年蒙古国考古出土三足盘。

淮阳平粮台遗址。

禹州瓦店遗址。

灵宝西坡遗址。

  □张一丹 程嫄倩 郭丹丹

  12月20日至21日,“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在洛阳举行,53个汇报项目中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了一半以上,展现了作为河南考古引领者的实力与担当。参加汇报的多是近年来引进的硕士、博士,底蕴深厚的文物考古研究院一派生机勃勃。

  改革开放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积极服务时代大局中勇担重任,在重大课题中主动作为,在对外合作中开拓进取,有力推动了学术进步,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文明交流互鉴。目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以重塑性改革为契机,超前谋划,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抓紧“一院五中心”建设工作,全力打造人才荟萃、成果丰硕、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考古研究机构,带动河南文物考古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文旅融合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成果丰硕

  实证中原文明核心地位

  12月21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在“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总结时说,2023年的众多考古发现年代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涉及遗址种类多样,内涵丰富,再次用考古证明了中原文明一脉相承、没有间断的特征。

  河南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和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之一,从考古学一诞生就肩负着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伟大使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建院70多年来一直位于中原地区考古学术前沿,引领了河南乃至中国考古学科的发展。

  河南是文物大省、考古大省,历年来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任务十分繁重。改革开放45年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服务经济建设中心工作,配合治淮水利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库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国家大型水利工程以及铁路、高速公路、城市扩建等建设工程,完成了繁重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自1990年至今,河南省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项目数量53个,为全国数量最多的省份;其中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和研究的项目28项,数量在全国考古院所中名列第一。先后有10个项目获评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奖,数量在全国考古院所中名列前茅。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或参与发掘的一些重要遗址已经或正在建设成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为河南“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的塑造、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参与“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国家指南针计划”等多项国家级文化科技战略课题项目,进行了大量文物调查和田野发掘工作。围绕东亚地区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国家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等重大课题开展自主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果。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水平一直居于全国前列。先后承担了3项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子课题、29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初步建成了全国唯一的“动物考古标本数据库”科研平台。

  进入新时代以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研工作绽放新活力,主持或参与主持“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夏文化研究”等“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参与“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等其他“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参与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项目“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矿冶遗址综合调查”等,以及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考古工作,各项目均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几代学者先后出版了100多部学术著作、发表了2000余篇学术论文,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河南作为考古大省的地位,也体现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中国考古事业的卓越贡献。

  实力铸就典范,载誉破浪前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被人社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招才引智

  培育考古旗舰劲旅

  12月13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20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河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任伟介绍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获得实质性突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支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编制由110余人增长至500人,今年已基本完成首批招才引智工作,引进硕士、博士61名。同时已启动下一年度“招才引智”计划,拟招聘紧缺实用型人才70名,其中60名硕士研究生、10名博士研究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立70多年来,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1953年春至1979年秋,受河南省文化局委托,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先后举办四期针对全省各地文物工作者的文物干部训练班,共计培训学员200多人,为发展初期的河南考古事业奠定了人才基础。

  1982年年初,受国家文物局与河南省文物局委托,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承办面向全国文博系统的郑州文物干部训练班,为全国各地考古文博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基础人才。

  200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全国省级考古研究机构中率先成立科技考古研究室,引进了一批科技人才。2007年,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成立。作为国家文物局文博人才培训基地,河南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已为国内文博单位先后培养了120余名专业技能人才。目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经拥有一批从事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人骨考古、分子考古、环境考古、稳定同位素分析等研究的高科技专家,科技考古综合研究能力已跻身全国省级考古研究单位第一方阵。

  2020年9月28日,河南省夏文化研究中心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由河南省委编委批准成立,挂靠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并核增事业编制30名,用于加强夏文化研究。近年来,在夏文化研究中心的不懈努力下,夏文化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以开放务实、开拓创新、开阔格局为遵循,推荐并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涌现出以安金槐先生为代表的著名考古学家和一批在国际、国内学术界具有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及学术带头人。尤其是近年来,人才队伍素质和科研水平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考古旗舰劲旅。

  交流互鉴

  彰显中国考古风采

  12月13日,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第20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省在推动考古工作国际合作,提升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影响力方面的工作,重点介绍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实施的境外考古项目。

  作为河南考古事业的引领者和主力军、中国考古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建设者和前列方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匈牙利、日本、韩国、蒙古国、肯尼亚等国著名高校、考古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成功实施了一批科研项目,形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走出国门,实施多项境外考古项目,主动开展文明交流互鉴,彰显中国考古风采,宣传和扩大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派出科研人员赴肯尼亚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与研究项目,这是中国第一支境外现代人类起源考古队。几年来,考古队先后在肯尼亚裂谷省巴林戈郡吉门基石遗址和博高利亚湖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发掘,调查发现旧石器点45处。特别是在今年的考古发掘中,新发现一处勒瓦娄哇技术制作石器的地点,初步判断年代为距今约40万年—20万年,此次发现为研究勒瓦娄哇技术的起源与传播特别是现代人类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线索。考古队的调查研究工作,得到国际学术界肯定并受到我国外交部门的称赞。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派员赴蒙古国,与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联合开展“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研究”项目。中蒙双方学者在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开展了为期3年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和2年的联合研究工作。发掘的高勒毛都2号墓地10号和189号墓葬,是中国考古学者首次直接参与的匈奴贵族遗存考古项目,发掘出土文物100余件,考古成果被美国考古杂志评为“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2023年度发掘的M20为一座小型匈奴贵族墓葬,出土有金器、银器、青铜器、铁器、陶器、水晶等器物多件。其中,包括盘口壶和三足盘在内的汉式青铜器均为小型贵族墓葬首次发现。几年来,双方学者先后以中文、蒙文和英文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8篇,并在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公众宣传工作,在中蒙双方的学术界和社会公众中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目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采用“省部共建、省校联建、全省一体、国际合作”方式,努力打造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考古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带动和示范作用,增强河南考古的国际学术对话和竞争能力。

  展望未来

  打造世界一流考古机构

  12月12日至13日,由河南省文物局、周口市委宣传部、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主办的“夏时期的周口”近年考古发现交流咨询会在周口市淮阳区召开。咨询会介绍了周口夏文化考古取得的成果,也展示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豫东考古研究中心成立后取得的成绩。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持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充分发挥河南作为文物考古大省、中原文明探源工程主阵地的优势,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对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重塑性改革,创建一流体制机制,实施一流重大课题,打造一流科研团队,产出一流学术成果,建成中国考古旗舰劲旅、世界一流考古机构。

  2022年8月19日,省委常委会第33次会议审议通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方案》及相关文件,明确了采用“省部共建、省校联建、全省一体、国际合作”方式,打造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考古科研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带动和示范作用,增强国际学术对话和竞争能力。

  2022年9月29日,省委常委会第38次会议审议通过《支持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的若干政策措施》。2022年10月31日,支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在构建新型科研体系、引育高层次人才、建立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机制、赋予科研经费自主使用权和强化配套要素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政策措施。

  2022年11月9日,省委主要领导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陕西延安和我省安阳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调研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等工作,要求重塑性改革之后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建成符合社会科学、文物考古、发掘利用规律的社科类新型科研机构,更好服务于考古发掘研究利用、保护和活化。

  在重塑性改革推进落实的同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重塑性改革和建设一流考古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四五”期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规划建设“一院五中心”的科研基础设施,豫东中心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即将完工;豫北中心建设已经于2022年8月23日开工;豫南中心也将于近期建成并投入使用。上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将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科研条件基础。

  击水中流处,奋进正当时。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将以重塑性改革为契机,继续深化改革,打造一流事业平台,全面推进文物考古领域科研管理、人才评价、开放合作的改革创新,坚持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发展方向,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水平的学术科研平台、文博展示平台、文化交流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将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目标,努力在持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深化中国文明历史研究、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中作出新的河南贡献。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