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热奶茶,让在新郑综保区工作的陈兰婷感觉生活“真甜、真美好”。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徐聪 摄
新郑综保区“有旗必夺”“逢第一必争”,“全国第一”拿到“手软”。崔小燕 摄
河南至中亚地区的首条TIR国际公路运输线路首发现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杨凌 赵同增 本报通讯员 李萍
“幸福感‘爆棚’了!”12月24日傍晚,在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员工陈兰婷忙完一天的工作,小跑着来到楼下奶茶店,买了一杯香香甜甜的热奶茶,捧起来喝一口,发出一声满足的叹息。
厚厚的芋泥,糯糯的“珍珠”,筋筋的椰果……陈兰婷告诉记者,对她来说,这是一杯“续命”的奶茶,不仅能驱除冬天的寒意,更能疗愈一天的疲惫,让她感觉生活“真甜、真美好”。
小小一杯热奶茶,在别处微不足道,在这里却显得弥足珍贵——据了解,在全国161个综保区中,已开展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的,新郑综保区是头一家、独一份。
据郑州航空港区综保区和口岸服务局负责人郭利超介绍,2个多月前,新郑综保区引进包括港区首家“汉堡王”在内的8家餐饮店、9家员工生活便利店、483台自动售卖机、1个多元化餐厅、1个便民服务中心等便利设施。
这意味着,在别家综保区工作的企业员工,还需走到综保区外才能尽情购物之时,新郑综保区注册的100余家企业的数十万名员工,走出车间就能喝到热奶茶、吃到热饭菜、买到小零食。
构建5分钟“生活圈”
2010年10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新郑综保区,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中部地区第一个综保区。这对于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标志着河南经济从此拥有了接轨世界的大平台,标志着河南在中部崛起进程中站在了新的制高点上,也标志着河南的对外开放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1年封关运行以来,新郑综保区发展日新月异,业务从加工贸易的一枝独秀,拓展到形成以保税加工为主导,跨境电商、保税维修、飞机租赁、物流分拨等相互促进的产业体系,先后引入富士康、菜鸟、京东、唯品会、丽服、新南洋、豫鹏租赁等企业落地集聚发展。
新郑综保区累计手机产量约12亿台,累计进出口值约4万亿元,被海关总署誉为“小区推动大省的典范”。
生产高度发达,生活却相对“简约”。据了解,综保区是具有保税港区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封闭式管理。根据之前的相关规定,综保区内不得建立商业性生活消费设施和开展商业零售业务。
“以前就是买卷卫生纸都要跑半天。”郑州富士康庶务管理部主管龚志松说,新郑综保区面积5.073平方公里,只按固定时间点向员工提供最基本的饮食服务,在此之外的任何消费,都要从生产区来到综保区外——步行的话,大部分员工约需30分钟。
今年7月,海关总署印发《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设立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支持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统一规划,按需设立食堂、充电桩、停车场等必要的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
郑州海关所属新郑海关立即研究贯彻落实,积极申请试点,新郑综保区内的一系列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很快顺利到位。
“现在出门就能买东西,大家热烈点赞!”龚志松说,综保区口岸局和新郑海关共同谋划,在9个生产区科学布局餐饮店、便利店和售卖机,员工再不用为买卫生纸之类的生活用品东奔西走,“生活圈”从30分钟减少到5分钟,“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让我们一起“摸石头”
《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印发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在综保区“落地难”问题,但让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从《方案》中“走出”,在综保区真正落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全靠“摸着石头过河”。
“有困难大家一起扛,‘过河’有‘石头’我们一起摸!”郭利超说,只要能建立良好营商环境和生产生活秩序,能更好服务综保区内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综保区口岸局愿意和海关一道“摸石头”。
“摸石头”分工明确、合作默契。
双方第一时间成立工作专班,先后15次主动走访区内企业深入调研,详细了解企业诉求。
为加强对综保区内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的管理,双方共同制定了《规范管理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工作措施》和《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管理应用方案》,就部门管理、经营范围、准入管理、进出区管理、运营监管等方面及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实际应用进行明确,确保综保区内生产性配套设施设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按照“符合规划、设置合理、依法依规、统一运营、安全美观、便利服务”的要求,由综保区口岸局统一规划设立区域,设置员工生活便利店、便民服务中心、蜜雪冰城、多元化餐厅、员工生活文化中心、智能售货机、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场等。
联合开发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管理平台,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对区内生产性配套服务企业相关设施设备、货物物品等实施便捷进出区管理,提高车辆通行效率。据新郑海关物流监控科科长刘宾介绍,该平台依托河南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于2023年11月上线,日均100辆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车辆通过该平台申报入区。
在综保区口岸局和新郑海关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新郑综保区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工作进展顺利、运行平稳。
郑州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徐峰表示,海关将联合有关部门,及时梳理总结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试点经验,进一步丰富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平台功能,提高进出综保区车辆通行效率,并在省内其他综保区推广,促进综保区高质量发展。
争创更多“全国第一”
在全国率先开展生产性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只是新郑综保区众多“全国第一”中的一个。
2月20日,随着郑州至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正式开通,一辆满载办公用品的TIR运输车辆从新郑综保区发车,全程不倒装不卸货,便捷通关,直达欧洲。这是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实现跨境道路运输互联互通,中国牌照货车首次驶出国门,也标志着河南正式打通“亚欧物流新通道”。
4月7日,新郑综保区率先启动“区港一体化”模式,以区港无缝连接为前提,进一步整合郑州新郑综保区和郑州航空口岸资源及政策优势,通过一体化功能布局、业务流程整合,搭建“一个系统、一次理货、一次查验、一次提离”的大通关模式,可有效减少企业操作环节,实现货物自动无感放行,通关时效提升60%,为企业节省50%的物流成本。
8月2日,郑州至马尼拉定期货运往返航线首航开通,出口跨境电商+进口生鲜货物的创新模式为郑州机场再添国际新航线,为郑州至东南亚“空中丝绸之路”再开新通道。该模式在出口货运量增加的同时,同步带来返程进口货运量,实现进出口货运的双向良性循环,为新郑机场国际货物运量的稳定提升再添新军,有效提升国际货运竞争力。
……
多年来,新郑综保区“有旗必夺”“逢第一必争”,“1+1+7”口岸体系建成投用,探索实施7×24小时通关保障、货物出口“提前申报”、电子口岸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
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让新郑综保区站到了行业前沿。在2022年度全国综保区发展绩效评估工作中,新郑综保区获得A类排名,在全国130多个纳入考核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连续3年保持第三,在中部地区中居第一。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值”指标全国综合排名第一。
日前,海关总署公布了2023年1月—11月的数据,郑州新郑综保区累计完成进出口值3753.42亿元,在全国161个综合保税区排名第一。尤其是11月份,新郑综保区完成进出口值478亿元,同比增长1.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