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一颗卫星需要几个步骤?
从原材料出库到整星检验合格入库,需经历舱板级部装、卫星总装、整星电性能测试、通信载荷测试、机械精度测试、太阳翼安装与性能测试、质量特性测试、振动试验、真空热试验、检漏试验等10余道工序。
12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鹤壁科创新城的天章卫星智能制造基地,这里集设计、仿真、工艺、测试、试验于一体的卫星智能制造生产线已正式投产。项目全部达产运营后,可年产卫星30颗。
“我们构建的生产线具备柔性灵活的特点,可快速调整工艺流程,动态扩展产能,支持通导遥多种卫星的制造。”河南天章卫星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基地在未来几年的重点任务是与航天宏图合作,联合设计制造全球领先的多星多基线分布式干涉雷达星座——“女娲星座”,并持续为该星座提供维护及更替服务。
卫星产业作为商业航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星产业发展,将航空航天及卫星应用纳入28条重点培育产业链,相继出台《河南省卫星产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以郑州、鹤壁为核心打造卫星及应用产业“2+N”空间布局,成功发射“中原一号”等多颗卫星,成为全国第二个拥有自发卫星的省份。
得益于当地良好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2020年7月,作为国内领先的遥感和北斗导航卫星应用服务商,航天宏图与淇滨区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将华中总部卫星运营中心项目落户科创新城,正式拉开了鹤壁市卫星互联产业发展序幕。作为全省卫星产业的两大战略承载地之一,鹤壁市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航天宏图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成功引进17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规划建设卫星智造产业园,推动产业集聚,鹤壁天章卫星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3年时间内,随着天章卫星、航天驭星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相继落户,鹤壁市卫星互联产业基本形成了上游涵盖卫星整星制造、地面传感器制造,中游布局测运控、卫星通信+地面设备,下游全面覆盖卫星应用、数据产品服务的全链条卫星互联产业生态,实现了卫星应用由单一遥感到通导遥一体化的突破性转变。”淇滨区区长张育文介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助力当地卫星互联产业做大做强,鹤壁市还设立了规模4.01亿元的河南航淇卫星互联产业基金,主要用于支持卫星制造、发射、应用等相关产业发展,助力“女娲星座”快速组网,抢占卫星产业制高点。
“该基金由鹤壁市财政局牵头,鹤壁投资集团、鹤壁科创新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资设立,前海方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目前已完成工商注册登记。”鹤壁市财政局企业政策法规与产权管理科科长华正秀介绍,与一般性财政投入不同,政府引导基金是财政和金融协同联动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产业投资重点领域,引导更多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未来,我们将紧抓卫星产业发展重大机遇,以航天宏图等重点企业为龙头,聚焦‘产业规划、支撑平台、场景打造、产业培育、产业基金’等5个重点用劲发力,推动形成‘研发—转化—制造—运营—应用’卫星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千亿级‘空天地’通导遥一体化卫星互联产业集群。”张育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