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农民日报
脱贫成果成色足 和美乡村底色亮
——河南开封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纪实
一排排电动缝纫机整齐列阵,“哒哒哒”地响个不停;一堆堆布料、样衣,堆成一座座“小山”;150余名工人正在打版、裁剪、缝纫、熨烫……近日,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曲兴镇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社区尚阳社区的德宁制衣有限公司制衣车间内,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制外贸订单。为了让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开封市统筹推进搬迁社区、产业园区共建,让滩区群众在家门口增收乐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今年以来,开封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传承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和焦裕禄同志“三股劲”,以更实举措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我们紧紧围绕‘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这条主线,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牵住动态监测‘牛鼻子’,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包’,强化脱贫保障‘要素链’,打好群众增收‘组合拳’,让脱贫成果‘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底色’更亮。”开封市委书记高建军表示。
聚焦底线任务 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今年,开封市织密防止返贫网,一以贯之落实好常态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兜牢预防返贫底线,从源头上建起“截流闸”和“拦水坝”,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高位推动是前提。以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开封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领导小组全面落实牵头抓总责任,继续深化巩固脱贫成果“日调度、周交办、月点评”工作机制;强化调研督导工作机制,定期开展专项调研督导,对发现问题及时通报,跟进整改;强化领导干部分包联系机制,市级领导包县联乡访村,县级领导包乡联村访户,乡镇干部包村联户,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开封的乡村一线落地生根。
监测帮扶是关键。开封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综合运用网格化排查、部门筛查预警、数据信息比对、村民自主申报、乡村干部研判等形式,持续健全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按照“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职责到人”的原则,全市建立县级网格7个、乡镇网格83个、村级网格2288个,村党支部书记为村级网格长,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或村级责任组长为联络员,逐村逐户“拉网式”排查,确保不少一村、不漏一户、不留死角,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扎紧预防返贫致贫“藩篱”,筑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一道防线”——
政策宣讲开路,利用大喇叭、微信群、一封信和“一米团”“夜谈会”等方式,确保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政策宣讲全覆盖,发放政策“明白纸”,推行全省防返贫监测对象申报“一码通”,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
精准开展帮扶,对每户监测对象明确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为帮扶责任人,精准落实开发式、兜底式帮扶措施,推广“支部连支部、干部包到户”做法,把帮扶村作为派驻单位党建联系点,形成一人驻村、全员帮扶格局;
狠抓政策落实,坚持问题导向、质量导向、群众满意度导向,组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重点行业部门坚持每月开展政策落实大排查,每月对县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行业政策落实情况进行月度评价并排序,把巩固“3+1”保障成果作为底线目标抓严抓实……
一系列为脱贫群众“护航”的举措,切实做到了监测对象应扶尽扶,脱贫成果持续巩固。今年,全市新纳入动态监测530户1972人,户均落实帮扶措施4条,实现了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民收入增速。2022年以来,全市未出现1例返贫致贫情况。
紧盯富民增收 夯实产业振兴根基
产业兴则乡村兴,发展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开封市以产业就业帮扶为着力点,在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和增收上下功夫,让脱贫群众端牢端稳金饭碗。
开封市市长李湘豫说:“高质量做好产业帮扶工作,使脱贫群众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高标准做好稳就业工作,把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脱贫人口作为重点培训对象,更好帮助脱贫劳动力实现技能就业、技能增收。”
幸福张庄鞋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村民正在加紧赶制老年健步鞋订单。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打造“幸福张庄”品牌,成立了兰考县幸福张庄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兰考县幸福张庄鞋业有限公司、兰考县张庄福牛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村集体经济“三驾马车”,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张庄村,叮嘱我们要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张庄发展指明了方向,帮助张庄村脱了贫、摘了帽。”张庄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说,“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张庄村要继续在全省走在前、作示范。”
开封市推动各县区以基地促园区,以园区促全链条式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做实做优产业增收项目。全市培育了以杞县潘安食品、祥符区木易牧业等为代表的331家帮扶企业,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
产业发展后劲足,群众增收有保障。截至今年11月,开封市投入衔接资金5.84亿元,实施帮扶产业项目343个,已竣工项目126个,已拨付衔接资金5.41亿元,带动脱贫户38828户次,预期户均受益10141元以上。
强产业、育龙头,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通许县利用红薯种植面积大的优势,大力发展酸辣粉产业。目前,已拥有酸辣粉生产线28条,具有日产240万桶、年产7.2亿桶的生产能力,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6395户,户均增收1000元。
祥符区依据资源禀赋,重点培育红薯产业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生产,形成两大红薯种植基地,种植面积保持在16万亩以上,累计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1750户,实现户均增收1200元。
抓服务、真帮带,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就业。
开封市聚焦脱贫人口求职和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等专场招聘活动;畅通跨省市劳务协作渠道,加强与昆山、宁波、厦门、福州等地劳务对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增收。
打造培训、贷款、孵化、服务“四位一体”的创业扶持体系,开展返乡创业示范创建、“返乡创业之星”评选等,营造“创业还是家乡好”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创业培训1.43万人次、发放返乡创业担保贷款4.66亿元。
突出示范创建 建设宜居和美乡村
走进杞县宗店乡刘庄村,干净整洁的街道、古朴的房屋建筑、英雄铜像雕塑、英烈事迹专栏、豫东战役革命史展板等映入眼帘,宁静祥和的乡村气息见证着宗店乡创建“生态宜居星”带来的可喜变化。
“五星”支部创建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开封市以“五星”支部创建即支部过硬星、产业兴旺星、生态宜居星、平安法治星、文明幸福星创建引领基层有效治理。
尉氏县大桥乡马庄村以创建“产业兴旺星”为抓手,与新德农专业种植合作社、田誉利电商平台和拼多多建立“双绑”联结机制,流转土地120亩,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33座、冷棚17座,日光温棚1座,年产值500余万元,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收益可覆盖全乡30个行政村监测户75户249人,每户年增收5000元。
产业强,更要生活美。开封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持续强化基层治理、深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在“净起来”上发力,在“美起来”上做文章,助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家园,不断提升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强力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全市2243个行政村(社区)完成五类标准精准确定类型,完成632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97.447公里,农村集中供水率达100%;建设开通5G基站1495个,农村累计新增5G用户13.6万户,实现乡镇以上5G网络全覆盖、农村热点区域覆盖;全市各县区全部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形成了村(组)清扫收集、乡(镇)中转运输、市县处理的机制。
民居变成了菜园、花园、游园、果园,家家户户开窗见绿、推门入园、低头赏景、抬头闻香。打破围墙,打通心墙,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通过一宅变“四园”,拆除了院门、高墙,盘活了村内闲置土地,拓展了村庄发展空间。白云山村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传统村落,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新乡村。
兰考县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把低收入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等“三类户”列为重点,进行户容户貌提升,切实解决这些家庭的环境脏乱差问题,让家家不仅有“面子”,更有好“里子”。
小积分赋能大振兴。开封市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健全完善积分体系,由各县区结合县情民情,量化细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好人好事、志愿服务、见义勇为、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积分内容,统一设置基础积分、贡献积分、负向扣分,明确分值权重和积分收集、监督、兑换等流程,通过积分制调动村民扬美德、施善举积极性,有效推动乡风文明。截至目前,开封市开展积分制村数达1280个。
开展“婚嫁新风进万家”“整治农村陈规陋习”“星级文明户”三大专项行动,用好“一约四会”,着力整治高价彩礼、低俗婚闹、人情攀比、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陋习……开封市各县区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让村规民约成为凝聚群众力量,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群众生活必将更上一层楼,乡村振兴的画卷必将更加壮美!”高建军信心满怀地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张培奇 王帅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