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婵
11月20日至21日,记者随河南省考察团到浙江省,考察学习推进“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
靠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浙江省成功打造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乡村样板,为全国其他地方树立了标杆和榜样。
行走在之江大地的乡村间,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一种“高能级、现代化、国际范”。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市安吉县,和自然做邻居的“美丽经济”不仅吸睛而且“吸金”,这里著名的余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0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4863元。在“枫桥经验”的发源地绍兴市诸暨市枫源村,村道两侧墙壁上,28条村规民约字迹赫然,村里每家每户还存有纸质版,“枫桥经验”与“千万工程”相促相融绘出了和美好“枫”景。
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把浙江的“千万工程”成绩单铺展开来,宛如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新“富春山居图”,好一个江山如画。而其中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机制、推进办法、务实作风,是可知可感、可学可做、可追可及的。
做好“美”的文章。经过20年的探索与实践,浙江一位基层干部直言:回过头来看,起步阶段最基础的还是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金华市浦江县新光村10年治理污水不停步,昔日的污水河、垃圾河如今都清澈见底,昔日的水晶作坊化身主题民宿和农家餐厅……干净整洁、美丽宜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乡村最朴素的向往和追求。
美从不是千篇一律的,有纤秾之感,也有雄浑之势。我省“治理六乱、开展六清”已有近两年时间,除了村庄面貌的整体提升,农民群众关心的生活污水、卫生厕所等“关键小事”也有了解决方案。“这项工作,农民群众既是直接受益者,也是关键参与者、建设者。”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定要让群众都有意愿、有动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家园变得更美好、更宜居。
做好“新”的文章。惬意的午后,走进一家浙江村子里的咖啡馆,三三两两的年轻人一边喝着咖啡一边闲聊,一旁的小狗小猫酣睡着露出了肚皮……当打着“新潮”标签的咖啡,与带着“泥土气”的乡村相遇,就产生了上面所说的场景。
一杯“村咖”,折射着浙江乡村振兴的新步态、文化浸润乡村生活的新路径。其背后蕴含的逻辑是,这里有乡土情怀,同样有创新梦想,而带着资本、科技、知识回乡的年轻人,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对河南广袤乡野来说,如何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让更多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旅乡人都留得更久、干得更好,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久之计。
做好“联”的文章。浙江党员干部都熟知“地瓜理论”: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为的是汲取更多的阳光、雨露和养分,但它的块茎始终是在根基部,藤蔓的延伸扩张最终为的是块茎能长得更加粗壮硕大。由此而衍生的“地瓜经济”,意味着在更大范围配置资源、在更大空间谋求突破等,从而使村庄发展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
组织联建、产业联兴、治理联动、党员联户,把零散的稻田串联成片,把新兴的业态抱团运营,把散落的村庄连片开发,把网红打卡地穿珠成链……浙江通过发挥“强村带弱村”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抱团发展的“乡村共富带”,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一个个集“产学游享”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2.0版,找到了城乡共融的“金钥匙”,拓宽了乡村价值变现渠道,也描绘了未来乡村的美好图景。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一个“敢”字,道出了风雨无阻的勇气、逢山开路的担当、开拓进取的智慧,这在浙江领导干部言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千万工程”历经20年,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一直贯穿其中、不曾改变,这或许正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