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下午,走进禹州市苌庄镇敬老院,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映衬着满园秋色,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园画。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或晒太阳、唠嗑,或下棋、看电视,或在小菜地里忙活。“这儿可好,吃得好、住得好、照顾得也好。”年逾古稀的于娃老人赞不绝口。
苌庄镇敬老院实施“公建民营”改革后,由河南禧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整体运营管理。“今年3月1日起,我们正式接管,现有床位150多张,已入住70多位老人,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和社会入住老人都能享受优质照护服务。”该敬老院院长刘蓉说。
护理员邱志强在这里工作已3年多,说起“公建民营”改革前后的变化,他坦言:“以前是凭经验照护老人,公司入驻后,通过规范管理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敬老院在生活照护、文化娱乐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据介绍,自2018年起,许昌市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农村敬老院进行了综合提升改造。经整合撤并,现保留农村敬老院70余家。
“重‘硬件’也要重‘软件’。实施‘公建民营’改革,引入民间专业运营团队对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托管,就是要推动农村敬老院转型提升为集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服务于一体的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全面提升全市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和服务管理水平。”许昌市民政局副局长彭玉庆表示,改革在保持公办机构福利服务性质的基础上,通过统一培训、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管护标准,提供规范化管理、专业化服务,能有效破解农村敬老院缺资金、管理难、专业性不强的难题。
禧仁、陶然、福泽园、臻爱等品牌化养老企业的专业运营团队以及社工组织纷纷参与农村敬老院“公建民营”改革,以不同形式的探索持续提升服务水平。
以禧仁为例,目前该公司仅在禹州市采取“公建民营”方式运营的养老机构就有9个。“由政府承担养老机构的初始建设费用‘公建’,为我们运营方接手‘民营’提供了更多机会。空余床位向社会开放,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能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多专业化养老服务。”禹州市禧仁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广彬表示,目前,公司着力在技能培训、孝道文化、安全管理、服务水平、环境改造等方面对敬老院进行提升,社会入住老人的比例不断提高。
今年以来,省委改革办谋划推动7项“便民利民微改革”,其中1项是推动乡镇特困供养设施转型。许昌市在改革中以推进乡镇敬老院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为抓手,发挥敬老院的主阵地作用,积极拓展延伸服务,比如为居住分散的特困、高龄、失能老人提供日间照料、上门送餐、助浴等服务。
在长葛市,和尚桥镇敬老院探索实行“区域转型+分散供养模式”,通过为分散供养对象提供上门服务,解决生活照护和医疗等问题。今年以来,该敬老院已提供服务2000余人次,累计服务工时5.56万小时。
在禹州市,鸠山镇敬老院创新推出“区域转型+公益服务模式”,按月为选择居家养老的农村困难老人,尤其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公益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在提升敬老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快乡镇敬老院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拓展延伸养老服务的方式和内容,让更多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彭玉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