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科
为什么现实中强势的部门,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反而默默无闻?为什么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做的纪录片,发到网上无人点赞……如今,移动互联网渗透工作生活方方面面,但要真正总结其特点和规律,很多人却难以说出一个所以然来。
对于很多地方干部来说,不懂舆论传播规律特点,是突出短板。今年6月,江西南昌一学校食堂学生打饭菜时出现了老鼠头,学生将相关视频传到网络。当全国网友都看得真切时,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却匆匆鉴定是鸭脖。舆论不断发酵,网友甚至造出“鼠头鸭脖”一词。在上级联合调查组的介入下,最终真相大白。
生活中强势的群体,在舆论上反而可能是弱势群体。相反,在现实中弱势的群体,在舆论场上也可能很强势。这就是“弱传播”现象。厦门大学教授邹振东对此有精辟的论述。且这种强势容易使相关负责人产生错觉,认为把本单位本区域的不同声音压下去,就算解决了事件。这完全是对互联网的误解。
近日,山东一小学女教师反映教室没有遮光窗帘,半年多时间没有得到处理,学校负责人第一反应不是为孩子们装上窗帘,而是责怪这位老师事多,要求下架视频。在各方的关注下,当地教育部门介入,为教室装上窗帘,并将涉事校长暂停职务。
复盘这两件事,可以发现其中的共同之处,有关方面在处理事件时,确实认识到舆论的强大力量,但处理的方式方法恰恰没有遵循规律,没有遵循“弱传播”下的强规则,而是企图通过“捂盖子”,追求息事宁人。
当真相成为追问的对象时,调查就应快马加鞭;当互联网情绪高涨时,也要及时关注适时安抚,不能视而不见,答非所问,冷热不在一条线上。否则就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今年6月,四川大学2022级研究生张某在广州乘坐地铁时,因怀疑蹲在车厢里的男子偷拍自己,就要求查看对方手机,在发现没有偷拍后,张某仍将相关视频传至网上。张某作为一名有着数万粉丝的博主,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掌握了舆论话语权,而对方只是一位农民工。但她恰恰忘记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不是谁粉丝多谁就可以信口雌黄。
事件的发生超出了张某的预期,网友甚至向有关部门举报张某,四川大学随后对张某作出“留校察看、留党察看”处分。 很多时候,是网友推着事件在走,部门被动应付,这在移动互联时代显然是不正常的。靠“删”“避”“推”终究难以长久,正视问题、积极处置才是正解。
科学把握传播规律,并不仅仅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各级各部门都应加强学习,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懂网、用网、管网、治网的能力和水平,既虚心接受批评,也要大胆同错误言论作斗争,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主动权,画好网上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