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光景,便可穿越千年。
10月20日,参加第三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的嘉宾们来到河南博物院。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来自政界、民间组织、企业、智库、高校。他们有不同颜色的眼睛,目光却在同一处闪亮——出土于郑州大河村遗址的彩陶双连壶。它造型古朴、构图简洁,由两个体型完全相同的陶壶并列而成。壶体相同,寓意平等;壶体相连,代表相亲;图案同中有异,有求同存异之意。
志愿讲解员说:“这是5000年前的中国先民对友人的拳拳情谊,不仅暗合了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还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深邃启迪。”这时,人群中发出不约而同的赞许声,“太棒了!”“令人惊叹!”南非国家发展署主席本谷走上前,紧紧拥抱了志愿讲解员,她激动地说:“文明交流互鉴多么美妙啊!这里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同一片土地上,古人用双连壶共饮,表达携手连心、共同发展的情谊。今天的人们联通外界、续写友谊则有更加多元的“打开方式”。
10月21日,在郑州国际陆港,伴随嘹亮的汽笛声,嘉宾们目送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中豫号)驶出,大家鼓掌、拍照,开心地向列车挥手。河南中豫国际港务集团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康岩介绍,自2013年首班列车开行以来,中欧班列(中豫号)已形成“多站点、多口岸”国际物流网络和“1+N”境内外物流枢纽体系,业务范围辐射40多个国家140多个城市,境内外合作伙伴逾6000家。此后,嘉宾们又走进宇通公司,在汽车试验场感受“弯道飙车”,在展厅听取企业科技研发和拓展海外市场情况,大家称赞“河南造”汽车正加速畅行全球。
经过十年努力,河南架起了连通欧亚、辐射全球的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大写意”发展为“工笔画”贡献了河南力量。
亲眼见证,感触更深。尼泊尔“丝路之友”俱乐部秘书长高亮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给世界人民带来福祉。河南之行带给他很大震撼,河南的开放成就令人瞩目,古老文明与现代发展在这里相得益彰,未来将努力推动尼泊尔与河南在考古、旅游、贸易等方面的合作。
来自古丝绸之路“另一端”的意大利金砖学会主席佩特罗切利感受更深,他说:“意大利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千年传统友谊。自两国2019年签署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以来,极大增进了双边经贸关系和友好往来。希望未来我们一道努力,进一步推动民间交往,更好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成果和机遇属于世界。根植历史,面向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相连,共赴千年之约,正是共赴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