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郑州的中铁装备攻克核心技术实现盾构机国产化,为世界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中国智慧”。
洛阳中硅高科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
888辆宇通纯电动客车服务卡塔尔世界杯。
郑煤机全力进军煤矿综采设备中高端市场,成套产品实现了从薄煤层到大采高的全覆盖。
□本报记者 孙静
推动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河南速度向河南质量转变、河南产品向河南品牌转变,归根结底要靠创新。
真实生物研发投产首个国产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多氟多打破国外垄断成功研发电子级氢氟酸、金源朝辉生产的压延铜箔飞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一个个更前沿、更具科技范儿的“河南制造”频频出圈走出国门,成为现代化河南的新标识。
当前,我省正在全力培育打造7大万亿级产业集群、28条千亿级产业链。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不断攀登、精进,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为河南制造赢得更多的尊重,牢牢挺起河南“硬脊梁”。
“新势力”不断出圈出彩
中国制造在不断升级,河南制造也在出圈出彩。
2022年以来,以电(电动汽车)、光(光伏产品)、锂(锂离子蓄电池)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走俏海外市场,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中国制造成为出口新增长极。
今年前7个月,河南省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41.3亿元,同比增长91.8%。
作为客车行业领头羊,宇通一直走在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前列。截至目前,已向全球累计出口新能源客车超17万辆,批量远销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为各国球迷提供服务的888辆宇通纯电动客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汽车对绿色出行的诠释。
2022年,河南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同比增长343.1%、2023年增长势头依旧,上半年全省新能源汽车整车出口同比增长235.3%。随着比亚迪郑州航空港基地首批量产车下线、上汽乘用车郑州基地加码新能源项目,我省将加快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高地。
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新能源竞逐的热点。许昌安彩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窑炉车间内,火红的玻璃液在1500℃的窑炉中缓缓流动,从这里产出的光伏玻璃,去年出口订单行业第一;许昌金萌绿色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块块太阳能电池组件快速成型,它们和平煤隆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片等项目共同组成了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在许昌市襄城县打造出全省规模最大、链条最全、技术最先进的光伏新能源产业基地。
近年来,半导体“卡脖子”难题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我省半导体产业在不少环节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半导体材料如硅片、湿化学品、电子特气、超纯铜等细分领域优势持续巩固,专用设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不断取得新突破。
焦作多氟多生产的用于芯片清洗、蚀刻等环节的超净高纯电子级氢氟酸进入国际高端半导体制造供应链,洛阳中硅高科生产的电子级多晶硅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许昌硅烷科技电子级硅烷气可以稳定在6N级以上,实现进口替代……越来越多的“河南芯”成为强省新名片。
去年以来,我省全力提升创新主体能级,推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全覆盖。2022年,我省新建7家省实验室、15家省产业研究院、28家省中试基地、12家省创新联合体,带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100亿元,创新的“关键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省还把培育优质企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梯次培育机制,壮大经营主体,激发创新活力。截至2023年6月底,全省累计培育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3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62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更多的“河南造”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成为关键环、中高端。
“大块头”持续攀登高端
拖拉机、盾构机、起重机,一直是河南产品的代言人。如今,这些“大块头”产品在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田间智能掉头、自动耕深保持、一键提升+翻转、手机APP计亩账单管理……集合了多种自动化功能的东方红智能拖拉机2.0日前成功下线交付用户。近年来,中国一拖聚焦农机装备补短板和原创技术策源地,大力推动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卡脖子”难题攻关,在高端智能农机、无人驾驶拖拉机、纯电动及氢能源拖拉机等智能化、新能源装备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在郑煤机智能成套联测中心,随着控制台一声“开始”,转载机、破碎机、运输机、采煤机、液压支架缓缓启动……在筑牢液压支架绝对优势的同时,郑煤机瞄准了智能化、成套化,全力进军煤矿综采设备中高端市场,成套产品实现了从薄煤层到大采高的全覆盖,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并成功向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出口成套煤矿综采设备。
重大技术装备被誉为大国重器,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如今,河南的矿山装备、电力装备、盾构装备、农机装备等重点大型装备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一大批装备制造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抢占了产业制高点,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制造的代表。
“中铁1256号”盾构机在西安下线、澳门首台盾构机顺利贯通……今年以来,中铁装备不断刷新“进度条”。10年前,引领“民族盾构”的中铁装备克服重重困难突破盾构机系统集成技术壁垒并实现国产化,如今又在业内率先布局了第四代半、第五代掘进机技术,加速盾构“无人值守、智能掘进”进程,为世界轨道交通建设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一小时下线38台整机,年产起重整机30万余台、零部件170万套,在港口矿山,在路桥工程,在核电一线,在火箭发射现场,长垣起重机家族里200多个型号的产品托举世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中国起重机械名城”“全国门桥式起重机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河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省政府日前出台的《河南省建设制造强省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基本建成全国制造业创新高地,国家级创新平台突破3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
一个多姿多彩的创新河南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