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考古发现丨 “彩”出仰韶 花开中国

2023-08-15 09:43:25 来源: 河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河南日报记者 张体义 见习记者 张魏

  8月13日、14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考古发现集中采访团在三门峡市先后采访了渑池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庙底沟博物馆、灵宝西坡遗址聚落核心展示区、黄帝铸鼎原等地。在考古现场、在博物馆中,处处可见5000年前绚丽的彩陶,彩陶上的花瓣纹即是华夏民族名称的来源和文化基因。

  8月13日,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记者看到了当年发掘仰韶村遗址的考古学家们的雕像,正是他们在仰韶村挖下了中国现代考古的第一铲土。

  仰韶村遗址是仰韶文化的发现地、命名地,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在三门峡市召开的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将崭新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向了世人的面前,考古遗址公园将仰韶文化博物馆、发掘纪念点、文化层断面、考古展示区等穿点连线,集遗产保护、价值阐释、遗存展示、考古纪念、科学研究、科普宣传、休闲观光于一体。

  考古遗址公园里,随处可见的是由绿植修剪的巨大花瓣形景观,这也是仰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纹饰——花瓣纹。

  进入庙底沟博物馆大厅,记者抬头又看见了巨大的花瓣纹。在展厅里,记者看到花瓣纹彩陶盆插上了数字技术的翅膀,花纹平剖图在电子屏幕上徐徐展开,一幅宏大的史前画卷随之浮现。

  庙底沟博物馆陈列的《花开中国——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是国内首个以中华文明发展为背景,展示仰韶时代最繁荣、影响力最大的庙底沟文化的原创性展览,展览以严文明先生的“重瓣花朵式”为理论依据,以历史发展轴线的顺序,讲述庙底沟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发展历程、文化面貌及影响,揭示出庙底沟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主根脉地位。

  庙底沟博物馆副馆长马啸说,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的特点是彩陶,“华”字同“花”相通,周边还有华山,所以中华的“华”和华山的“华”可能就是从庙底沟文化起源。仰韶文化早期的半坡阶段花纹以写实为主,到了庙底沟阶段是仰韶文化最繁荣的时期,纹饰逐渐抽象,说明人类智慧的进步。庙底沟阶段也是仰韶文化最有扩张力的时期,花瓣纹包括几何纹影响到中国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它不仅是中国史前第一次艺术浪潮,也标志着文化意义上“最早中国”的形成。如果说仰韶晚期逐渐进入了文明社会,那么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正是文明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

  有专家研究认为,仰韶文化与中华人文始祖黄帝有着密切关系。8月14日,记者在灵宝黄帝铸鼎原见到的一通唐代石碑,是全国迄今发现最早记载黄帝功绩的碑刻。碑文中“道”“黄”“帝”等字前都留有空格,表现了先人对于黄帝的尊敬。

  经过考古调查和发掘,灵宝市阳平镇铸鼎原周围存在一个中国最大的史前文化遗址聚落群,其中包括著名的西坡遗址,西坡遗址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的重点遗址。

  西坡遗址发掘的两座大型房基,规模宏大、加工考究,设计严谨、气势宏伟,工程浩繁、技艺精湛,为中国建造史上的创举,也是迄今为止整个仰韶文化中所见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房屋基址。

  西坡遗址发掘的两座大型墓葬因其规模、结构和特殊的葬俗引起学界关注,曾入选200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西坡遗址发现的大型中心性聚落、特大公共性房址、大型墓葬等遗迹,揭示了仰韶文化中期复杂社会的显著特点。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魏兴涛认为,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文化,距今约7000年至4700年,是我国发现最早、发现和发掘遗址最多、分布地域辽阔、延续时间长、影响十分深远的史前文化,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根甚至主脉地位。中原地区在仰韶文化晚期开始步入文明社会,经过中原龙山文化一直发展到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王朝文明,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深入研究仰韶文化,可以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找到真正的源头。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