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李文奇
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新医二附院)儿童少年精神科主任郭素芹30年如一日,坚守临床一线,在儿童精神卫生领域不断探索,用仁心仁术帮助无数精神病患儿重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精准诊疗
给患儿无限可能
25年前,一名6岁患者在家人陪伴下前来医院就诊。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差,对他人的呼叫也不知应答;在上课或做游戏时,患儿常独自坐一边,老师喊他时也不理不睬,有需求时不知如何求助。如想玩小朋友的玩具,患儿就把小朋友推倒,直接拿自己想要的东西,为此被多家幼儿园劝退。家长曾带患儿到多家医院就诊,均未发现异常。他们也曾怀疑患者是先天性耳聋,但在多家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后均被排除。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面对家人无助和期盼的眼神,时任新医二附院早期干预科主任的郭素芹深感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的责任。经过认真细致的检查后,郭素芹确定该孩子患有孤独症,经过精心诊疗,患儿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郭素芹表示,我国儿童孤独症患病率为7%,儿童孤独症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治疗途径是康复训练,最佳治疗期为6岁前,如能在3岁前接受科学干预,可不同程度改善患儿症状和预后(文字、数据来源于光明网)。
不断探索
创新思维迎来新突破
面对儿童精神障碍患者,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促使她全身心投入儿童精神病学的探索和研究。
刚开始,郭素芹面临的问题很多。最基础的是儿童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用药复杂且困难。孩子表达、认知能力差,症状不典型,而且大多精神类药物均无儿童适应症,儿童患者用药剂量、疗效、不良反应等均存在临床资料不足等问题。
面对困难,郭素芹将以往的诊疗病例进行全面梳理与总结,特别对低年龄组的病例,寻找共性及特殊性。夜以继日查阅大量国内、国外相关资料及文献,希望能从中突破。
理论结合实践,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郭素芹在儿童精神病学的诊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越来越多的小患者慕名而来。因对儿童精神病的治疗效果显著,1999年,新医二附院成立儿童少年精神科,郭素芹担任科主任,这是我省、也是我国中部6省第一个儿童少年精神科。儿童少年精神科的成立,不但填补了我省儿童少年精神病学的空白,也为我省儿童少年精神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儿童少年精神科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儿童患者前来就诊。为了使这些孩子在治疗结束后早日融入社会,回归家庭,郭素芹对这些孩子采取班级管理制度,由医生和护士来担任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由患儿自主选择班长、副班长和各科学习委员。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激发患儿自主能动性和学习能力,活跃患儿日常生活。管理模式一经推出,有效提高了诊疗率,诊疗效果受到患儿家长的一致赞誉,儿童少年精神科也成为我国多个省份儿童少年精神病学专家的首要交流地。
执着坚守
书写平凡岗位的精彩人生
凭着执着与坚守,郭素芹从临床医生一步步成长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她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专科分会”常委、“河南省医学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常委、“北方精神医学论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近年来,郭素芹带领的精神病学团队,以“河南省心理咨询中心”“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单位进行深入广泛合作,参与了包括国家“863”“973”研究计划在内的国家级研究项目合作。郭素芹主持多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及科技攻关项目,曾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5项;先后发表SCI论文30余篇、中华系列论文10余篇,还参于全国统编教材《临床精神病学》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