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北京,春色吐露。
刚刚结束了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詹圣念和四名小伙伴来到了北京学校通州校区,讲述起自己难忘的冬奥经历。
为期4个月的艰苦训练,挑战长时间举着引导牌、穿着高跟鞋在鸟巢一遍遍走到脚抽筋,在零下十几度的室外彩排中冻到失去知觉……
“经历过磨炼,这段经历才显得更加完整和珍贵。”詹圣念说,在未来的道路上,她要把奥运精神传承下去。
这场青春宣讲,拉开了北京市“共情冬奥·共话未来”系列主题宣讲活动的序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用好北京冬奥会遗产。
新学期,大中小学纷纷利用冬奥资源讲起“冰雪思政课”,冬奥精神在校园里久久回响。
1.“冬奥思政课”领跑开学季
“冬梦”会徽、“一起向未来”口号、正在冲刺的滑雪运动员……刚一开学,浙江大学求是学院大一学生赵悦琦就用几个标志性元素,画下她对2022北京冬奥会的深刻印象。
“观看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是我整个寒假最兴奋的事情。”赵悦琦指着她的手绘作品说,无论是充满“中国式浪漫”的开闭幕式,还是历经艰苦训练获得出彩成绩的运动员,都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她:“从未如此深刻地体会到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的强大。”
“为你的冬奥记忆设计一幅主题海报”——这是浙江大学精心策划的冬奥思政大课之一。
冬奥知识小课堂、“志愿冬奥,强国有我”冬奥会主题班会……眼下,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已圆 满落下帷幕。众多学校行动起来,将冬奥精神融入“大思政课”,深入发掘冬奥会中鲜活的育人素材,将其有机融入了立德树人全过程。
看,北京市东城区定安里小学的开学典礼上,来了群“冰雪小老虎”!
身穿可爱的小老虎服饰,一年级的“小豆包”们虎头虎脑地跑上台,在欢快的歌曲声里蹦蹦跳跳,做出短道速滑、高山滑雪等冬奥项目的动作。表演完后,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哥哥姐姐则分别讲起了运动员夺金背后的感人故事和冬奥场馆中的“黑科技”。稚嫩却饱含深情的讲述中,浓厚的家国情怀、动人的冬奥林匹克精神注入孩子们心田。
就连幼儿园的“小豆丁”,也能脱口而出不少冬奥会知识。
松开妈妈的手跑进校园,5岁的小树惊喜地发现,假期里一直活跃在冬奥、冬残奥赛场上的冰墩墩、雪容融竟出现在了滑梯旁、教室里:“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运动员努力拼搏超越自我的故事。我以后体能训练不偷懒了,也要像苏翊鸣、谷爱凌一样,长大了赛出好成绩、为祖国争光!”
“北京冬奥会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我们要善于抓住冬奥元素、凝聚冬奥精神、发挥冬奥效应。”浙江大学思政课教师、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卢军霞说出了不少教育者的心声。
2.鲜活事例背后要有深一度的思考
北京冬奥会这堂课怎么讲出彩、讲入心,考验着老师们的智慧。
为了给学校参加冬奥会的志愿者们讲好一堂50分钟的主题党课,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静准备了一个多月。
最终的主题是“北京冬奥会与国家发展”。切入口,都是学生的亲身见闻——他们服务的场馆里处处彰显的“科技范儿”、他们近距离接触的运动员夺金背后的艰辛付出。
“在这个基础上,再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冬奥会后中国发展的问题。”马静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走势为案例,为学生讲解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后遇到的挑战,激励志愿者刻苦努力。“有学生写了很长的感言,‘志愿服务没有终点,青春担当永无止境’。”
冬奥思政课讲什么、怎么讲?老师们说,一次次精心备课后,最深切的体会是,用鲜活的事例打动人,用真挚的情怀感染人,用透彻的说理启迪人。
“要用身边鲜活生动的案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20岁的赵嘉文……这些同龄人榜样,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张帅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法宝”。可在他看来,要说服正处于思想活跃期的高中生,这些还远远不够。讲科技自立自强,他会举冬奥场馆的建设;讲人类命运共同体,他则会举出冬奥会对绿色可持续理念的执守:“从事例讲起,但更要深一度地引起思考。”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邓喆认为,价值观的塑造离不开情感的共鸣:“例如,从冬奥精神延伸到清华大学特色的体育育人传统,清华大学自建校起就形成了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育人传统,有‘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我把奥运精神和同学们自身加强体育锻炼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同学们强健体魄、磨砺意志,肩负起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
3.价值观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
一堂堂冬奥思政大课讲下来,不少老师惊喜地发现,“效果实在是太好了!”
“选择真实鲜活的事例,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也激发了他们思考和讨论的热情。不少学生结合自己或家人的经历踊跃发言,表达对冬奥赛事关注的同时,也表达出他们对绿色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的感受和思考。”张帅的冬奥课堂上,学生发言讨论的热情满满。这也让他对日常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考。
“充分挖掘重大活动的育人资源,有助于将重大活动的生动实践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邓喆认为,近几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等都是讲好思政课、做好价值观教育的重大契机:“要善于把握契机,把蕴含其中的育人资源梳理、转化为适应不同年龄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有效引导学生。”
“价值观教育是需要榜样的。”把握契机、利用热点的过程中,卢军霞认为,“小切口”“小故事”有大作为:“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鲜活的思政课素材,正是亿万中国人已经书写和正在书写的时代篇章。”
对此,马静也有同感。她用两个关键词概括自己的感受——见缝插针、润物无声:“思政课讲授、价值观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实践经历,抓住学生的思想脉搏,这样会事半功倍。”(光明日报记者 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