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考路”上再寻焦裕禄】乡村医生郭光俊:扎根农村56载 做乡亲们的健康守护者

2022-08-20 19:33:59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中国青年网郑州8月18日电(张香丽 记者 王文坛)“1964年春天,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重了,无论开会、作报告,他总是用钢笔或木棍一头顶在藤椅右边,一头顶住肝部,日子久了,藤椅竟被顶出一个大窟窿......”8月16日,在河南省登封市大金店镇梅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场特殊的宣讲活动正在院子里进行。郭光俊站在广场上,向村民们、病人们讲述着焦裕禄的故事。

  郭光俊向村民们、病人们讲述着焦裕禄的故事。张香丽 摄

  郭光俊是土生土长的登封人,14岁便进入联合诊所学医,从一个常年在大山中采药的赤脚医生到走上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的领奖台,整整56年,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仁心的精神。

  “布衣之恩不敢忘,党恩乡情大过天。年少时,党开启了我学医之路,又是乡亲们凑粮票送我外出求医,这种恩情不能忘。”这是  郭光俊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也是他践行一生的誓言。

  乡村医生郭光俊。魏凯 摄

  1964年,郭光俊的家乡发生了一场传染病。当年,郭光俊所在的梅村村民多人患上脑膜炎,一天之内四人病死,其中就包括郭光俊不到2岁的妹妹。面对乡亲们缺医少药看病难的艰难境况,年仅12岁的郭光俊下定决心学医,用医术治病救人。

  “现在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患儿们再不用受疾病的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年近古稀的郭光俊落下辛酸的泪水。“村里的爷爷奶奶、父老乡亲给我兑粮票兑钱,供我学医。我要感恩啊,感恩父老乡亲的哺育之恩。”

  正因心怀感恩之心,学成归来的郭光俊面对三家大医院的邀请,毅然放弃在城里发展的机会,选择回村当起了乡亲们口中的“草药郎中”。1981年,郭光俊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带领村民盖起了25间平房的卫生所,2013年,他多方筹资建成了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卫生服务站。

  乡村医生郭光俊送药到田间地头。资料图

  背着药箱走街串户、送药到田间地头......郭光俊成了十里八村患者的贴心人。茫茫嵩山,沟沟壑壑,在郭光俊看来,满山都是宝。连翘、蒲公英、地黄……嵩山上遍布的300余种中草药,药性药理郭光俊都熟稔于心。身背药箱上山采药,是他坚持了50多年的习惯。

  为方便群众就医,郭光俊每天24小时值班,无论是炎夏寒冬或风雪雷雨,都挡不住他常年身背药箱走村串户,统计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季节病和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接种表册,为村民们测血压听心脏送医送药,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和乡村医生的执着追求。

  郭光俊上门问诊。资料图

  脱贫攻坚期间,郭光俊带领支部党员配合镇、村入户为本村37户110人贫困户人口建档立卡,为贫困户村民义诊和体检;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疫情期间,他带领党员为防控疫情捐款;在春节期间不休息,运用广播、新冠病毒防控宣传专栏等形式向村民宣传新冠病毒的预防方法;购回如金银花、连翘等共150公斤的清热败毒中药,全部捐献给登封市红十字会和梅村村委。

  在服务站内,郭光俊还创建了藏有一万多册包括种植、养殖等科技书籍的农民书屋,免费供农民和住院病人阅读以达科技扶贫;创建了农村基层党支部带有视频的《党史博览室》,缅怀先烈,不忘初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郭光俊创建的农民书屋。张香丽 摄

  前几年,郭光俊把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的儿子郭文峰劝回了村,跟他一块儿当村医。“让乡亲们能少花钱治好病,把自己的医术放到基层,更能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郭文峰说。

  多年来,郭光俊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模范乡村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等国家及省市90余项荣誉称号。

  56年来,郭光俊扎根农村,从一名赤脚医生到全国最美村医,昔日意气风发的少年如今已鬓发斑白。卫生所大院里,嵩山上刨来的中草药熬成的中药茶一直暖着乡亲们的心,守护着乡亲们的健康。


责任编辑:申彬彬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