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大公网千村千面“豫”你相见——河南乡村振兴系列采访活动走进鹤壁市淇县赵庄村,雨中的古村落显得更加古朴,有游客打着伞在游玩,远处云雾缭绕山顶,一幅烟雨美景图呈现眼前。
这个有着“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等称号的赵庄村曾经是无人问津的小村落,改革开放后村民纷纷外出务工,小村落一度面临村委班子瘫痪的局面。1992年,正在外发展的赵常海被委与重任,临时担任村支书,这一干就是30年。
赵庄村村民有800人左右,2016年以前村中常住人口只有300 人,大多数是老人和孩子;2016年以后外出务工村民开始“回流”,村中常住人口达到800人左右。这鲜明对比是赵庄村发展的最好证明。
当中国开始实施脱贫攻坚时,赵庄村是省级贫困村,当中国开始推行乡村旅游与全域旅游后,赵庄村凭借着东风谋划乡村旅游,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旅游年收入高达2000多万元。
赵庄村保存100多间明清或民国初年所建传统民居,周围有还灵山4A级景区、朝阳山景区、殷商文化遗址等文化旅游资源,2016年决定发展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村干部不愿意,村民不信任,赵常海带领他们到山西、安徽、天津、北京等地方参观考察,了解外面的发展变化。赵常海说,“我要让他们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发展是什么样子的,不能坐井观天。”他们考察了五六次,每次出行花费四五万元,赵常海说,只要大家思想有进步一切花费都值了。
发展乡村游资金是关键,没钱怎么办?赵常海自己拿出10万元做表率,他们根据自家情况进行捐资,5万元、2万元、5000元……筹到资金后赵庄村修建基础设施、游乐设施,打造民宿、餐饮、小吃街,开始走上乡村旅游的致富路。
在外务工的村民察觉到商机也开始回家创业。在酒店上班的村民回家做起了餐饮,在外做电建与工程的回家开餐馆做民宿。赵常海说,发展乡村游以后,村里运营项目管理、河道管理、交通管理、餐饮管理、项目建设上需要大量的人来负责,村民“回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才问题。
2017年,赵庄村成立赵庄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对整个景区进行运营管理,对村里盛产的花椒、核桃、柿子、红薯等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乡村旅游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也激发了村庄发展的内生动力。每年赵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一百三四十万元,旅游收入头两年突破两千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两万元。每到旺季,路边烧烤摊一天能卖几千元。
赵常海说,老百姓选你是信任你,就得给老百姓干点实事,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路上村民尝到了甜头,也拥有了我们奋斗所带来的幸福感。
一座古村落,现在新生机。在乡村振兴中,村庄发展需要凝聚人心,更需要有智慧的人带领村庄向前走。作为赵庄村发家致富的“领头羊”,赵常海不惜财力与物力,带领村民走出去看世界,解放思想,勇担重任谋发展,让人才回流实现人才振兴,也“做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
灾后涅槃重生 重现往日生机
原本的赵庄村已经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了,2021年夏天的洪灾一下子让赵庄村回到了解放前,村里的乡村旅游成果被冲毁的一无所有。赵常海的脸上只见愁容。赵常海说,洪水退后,村委门口“听党话跟党走”几个字中只有两个“党”字没被冲走,我们心里感觉还比较温暖。
这次恢复重建赵庄村坚持防汛第一位,河道加宽了4米,河道加深了2米,增加了亲水台阶、木质栈道、水车、叠石等景观系统和亲水设施,将把过去规划中不合理的地方变得更合理,不安全因素全部排除,也使河道更有品位和活力。7月21日将部分区域对外开放。
赵常海说,几个月来的重建工作中,更感觉到政府对我们村乡村旅游重建的重视与支持,赵庄灾后重建二期,推动赵庄实现涅槃重生、重现往日生机,努力将其打造成一个更加古朴、更有韵味、更加厚重的新赵庄。
讲述乡村振兴故事,展示出彩河南形象。6月21日,“乡村振兴看河南”网络媒体采访活动在漯河市舞阳县保和乡袁集村启动,这是“聚焦十大战略共绘出彩河南”网络主题宣传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委网信办、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省乡村振兴局指导,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宣传部、网信办、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大公网河南与中国搜索河南运营中心等承办。
启动仪式结束后,6月21日-25日,采访团将在漯河、周口、商丘等集中进行4天线下采访活动。
6月底至12月底,采访团分成5个分队,分别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诗画田园入梦来”“千村千面豫你相见”“乡村振兴河南在行动”“探访数字乡村‘河南样板’”为切入点,在不同时段,以不同形式,分赴不同地市,探访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来源 : 大公中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