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亲历记丨追梦中线第一槽

2022-05-17 10:31:37 来源: 大河网 评论:0 点击:  收藏

  编者按:吃水不忘挖井人。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在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专题调研南水北调并召开座谈会一周年来临之际,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联合河南省政协文化和文史委员会,发挥人民政协文史资料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推出特别策划《南水北调亲历记》,从规划建设、移民征迁、文物考古、水质保护等多个方面,记录河南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作出的努力,讲述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背后的动人故事,进一步凝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贡献力量。

  大河网讯(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杨)距南水北调水源地丹江口大坝200余公里处,有一座被称为世界第一渡槽的沙河渡槽,它像一座空中“立交桥”,护送一渠清水继续北上。

  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朱太山当时全面负责一期河南境内近440公里长的总干渠工程设计工作。“这其中最令我刻骨铭心的经历,就是攻坚克难并最终圆满完成的总干渠沙河渡槽工程设计。”朱太山说。

  艰辛努力赢得设计标

  沙河渡槽坐落在平顶山市鲁山县,全长约9公里,最大输水流量每秒380立方米,沿线与大大小小7条河流产生交叉。“ 南水北调总干渠在当地与多条河流产生交叉,沙河是其中最大的河流,河道300年一遇洪峰流量超过每秒1万立方米,对工程的安全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朱太山介绍,由于渡槽经过的地形涵盖了河流、洼地、山坡等诸多不利自然条件,在统筹考虑安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后,整个工程由跨沙河、大浪河的“U”形架空渡槽以及接触地面的落地渡槽组成。

  “综合规模这么大的渡槽,目前不仅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朱太山回忆,准备参加沙河渡槽设计竞标的时候,大家达成了共识:“我们做出来的设计方案,要得到专家的认可,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考虑到。”很多同事都是加班加点地工作,加班之后还要开小组会讨论,大家都很辛苦,但是没有人叫苦叫累。

  在经过无数次的专家评审以及主管部门组织的技术审查、多次试验、大量的论证、复核工作后,上级主管部门及院士、专家们对朱太山及其同事的设计方案给予了高度肯定。2006年9月,他们赢得了包括沙河渡槽在内的河南段设计标。

  精心设计世界第一槽

  “从事工程建设行业的都知道,设计是龙头,设计工作要走在参建各方的前面,因为如果设计成果得不到上级批复,后面就没有办法开工建造。”朱太山说,为了确保设计成果及时提交,他和大家一起采取加班加点、封闭工作的方式,严格按照每个阶段的工作计划完成设计任务,保证了工程的按时开工和有序推进。

  在沙河渡槽整个工程设计中也攻克了很多难题。“当时国内工程建设领域三维信息模型技术刚刚兴起,我们也做了一些三维仿真设计,把整个技术创新点和建造过程都形象地展示和记录下来。”朱太山介绍,经过三维仿真,能让别人清晰明了整个设计和建造方案。技术上他们也搞了一个协同设计平台,多专业协同工作,专业间有什么问题产生了碰撞,可以及早发现并第一时间处理,避免后期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

  在总体设计方面,他总结,一是选择好工程线路,二是做好工程布置。沙河渡槽跨越沙河、大浪河、将相河三条大交叉河流以及河流间的低洼地带,渠底高于河底10—14米,高于沿线洼地6—8米,同时线路末段要经过一个丘陵。朱太山表示,他们研究了多条线路,经过筛选后以穿越沙河的渡槽位置选择为主体,对东、中、西三条线路从工程安全、投资、施工、征地拆迁等方面做了全面比较,择优选择中线跨沙河方案。工程布置方面,进行了不同槽身形状、不同施工方案等十多种比选,综合论证后,过河段选择了造型轻巧美观又安全的“U”形断面渡槽,其余段选择了矩形断面渡槽。

  “中线工程是跨地域、超长距离的调水工程,在我看来,在保障主体功能的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景观的环境效益。”朱太山说,他们通过对沙河渡槽建筑环境造型的设计,把水利建筑设计与建筑环境艺术融合,丰富水利建筑的创作,在保证水利功能的前提下,建设新型的景观水利建筑形象,充分展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宏伟建设成就,从而更好地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规划蓝图变现实

  沙河渡槽确定了施工图设计方案后,下面就要着力解决施工问题,朱太山和同事们成立了沙河渡槽设计代表处,在宽阔的沙河岸边滩地上,和其他建设者一道,从每一个施工建造的细小环节开始,全力合作、全程参与,一步一步将沙河渡槽从规划蓝图变成现实。

  2011年3月15日,沙河渡槽第一节U形槽成功架设;2011年6月1日,沙河渡槽右线第五节预制槽成功架设;2012年12月31日,跨沙河47跨、188节渡槽架设全部完成......“我们设计方预想的施工方案流程,得到了全部验证,实践应用非常成功。”朱太山感慨道。

  2014年12月12日,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开闸放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线通水运行。“沙河渡槽正式通水过流的时候,在众人聚焦的目光下,沙河渡槽平稳过流、滴水不漏。这是我一生中最激动而又难忘的时刻。”朱太山说,当看到渡槽里的清水漾起一朵朵洁白的浪花,曾经为之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一幕幕也随即浮现在眼前,万千思绪中充盈着骄傲和自豪。

  沙河渡槽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金质奖、河南省勘察设计创新特等奖、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Bentley全球基础设施荣誉奖等多个奖项。相关研究成果取得了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编制技术专著5册,参与培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50余人。

  “在常人看来,南水北调可能就是一渠清水。但是在我看来,绵延的长渠更是我和同事们不断砥砺、永远前行的工程设计长路。”朱太山说,他梦想南水北调中线沙河渡槽工程能和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都江堰一样,长久地为人们送去清流,造福中华民族。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亲历记》图书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李昕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