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村民自己的事情,当前的基层治理要干什么、村集体经济要发展什么、惠农政策的内容和执行标准是什么,都是村民最为关心和关注的问题。因此,基层组织要切实做好“三务”公开,让群众从公示栏就可以知晓村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这样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监督、建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心聚力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大事小事,在公示栏公示。干部攥紧手掌让群众猜,不如摊开手掌让群众看个明白。既然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还不如大大方方地把当前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准备怎么干等在公示栏上去跟群众明明白白地“汇报”。如果将所有财务所有的收支情况,比如低保、贴息、入股、分红等都通过“知情墙”公示得清清楚楚,群众反而会在这份“大大方方”中对干部多一份放心和安心,会对组织多一份信心和信任。
闹心揪心,在座谈会谈心。诚然,公示栏上的政策执行情况,或者说是暂定的事项,群众很可能不是很满意,而对于一些工作的开展,也肯定会在事前、事中、事后提一些建议和意见,甚至还会有反对的“声音”。因此,基层干部在面对群众的闹心、揪心事儿时,就得利用座谈会、院坝会上“面对面”的便利,在和群众“你来我往”的政策、措施的探讨中,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真正搭起干群“连心桥”。
实干苦干,在田地上真干。服务群众的事情,要干,就得公示计划;干了,进而公示结果。充分利用“群众议事厅”和“圆桌会议”等,认认真真地去听听民声、访访民意,广泛收集“微心愿”、征集“金点子”,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然后就是要一“干”到底,让政策、项目真正惠及民生。党员干部要到田间地头、项目一线去推动落实,充分发扬“干在实处”的精神和发挥“走在前列”的示范引领作用,真正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干部在“干”的过程中,要及时在公示栏上将“进度条”贴出来,把“成绩单”亮出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管理权,这样才能交出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
村务公开,让群众清楚干部在干什么、怎么干。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旁边加一个“意见箱”,收集群众的“微心愿”,纳善如流,从而架起和谐的干群“连心桥”,进而调动一切参与的力量,共同绘制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罗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