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智慧和努力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转化为群众的“满意清单”,是党员干部服务民生、责任担当的重要内容。要带给群众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就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携手共进,谱写幸福生活的崭新篇章。
通过打造密切联系群众的党群工作室,让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沟通交流,变得更容易、更轻松,除了能带给群众更方便、快捷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外,也让基层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解决群众问题更灵活、更直接。从报道情况可以看出,类似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建立,无论是对于群众反映问题,还是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更好服务群众,作用和效果都是值得期待的。
深入群众、融入群众,始终做到与群众心连心,真正成为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是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掌握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实现途径,更是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好事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的关键内容。对于基层党员干部来说,通过开设工作室,打造党群“连心桥”,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具体路径,也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的具体实践,更是始终践行为民服务宗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努力作为。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基层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为群众解难题办好事,就要坚持走好群众路线,不仅要真抓实干、努力作为,更要动脑筋、想办法,既要当好“服务员”,通过与群众唠家常,听民意、解民忧,也要当好“售后员”,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解困、纾难,真正通过筑起民情联络工作闭环,织密民生保障网,做到有问必答、有呼必应、有忧必扫、有难必除,确保“件件有回应、事事有回音”,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谱写民生幸福新篇章。(杜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