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新汽车” 请先筑牢人才蓄水池

2022-06-17 16:32:23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一边是第一批00后本科毕业,即将奔赴就业、择业的人生新考场;一边则是被称为“网课的一代”的考生刚刚经过高考的淬炼,又要做出报考学校和专业的重大选择。

  除上海因新冠肺炎疫情推迟高考外,各地考生已经交上答卷,等待公布分数,或踌躇满志,或惴惴不安地准备着报考大学和选择专业。

  据了解,今年全国有1193万考生报名高考,比去年增加115万人。同时,从2020届的874万人到2021届的909万人,再到2022届的1076万人,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稳就业”任务十分艰巨。

  作为支柱产业,汽车因产业链长,人才需求量大,一直被视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然而,当中国汽车产业变革和市场转型驶入深水区,汽车相关专业毕业生是否还是“职场宠儿”?企业究竟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问题可能有了新答案。

  “抢人大战”背后的人才缺口有多大

  “本轮汽车产业重构将会催生出‘新汽车’,这实际上是与传统汽车截然不同的全新物种。就像100多年前汽车取代马车一样,‘新汽车’将通过能源革命、互联革命和智能革命,重塑人类的出行生活。”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宗巍认为,在此背景下,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必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他看来,“新汽车”是名副其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新能源到智能网联等新技术的创新,从国内到国外庞大市场需求的转变,从传统车企的转型到新造车企业的突破,蕴含着无限可能。今后,汽车产业将为更多专业、更大数量的青年学子提供其他行业难以媲美的发展机遇。

  “实际上,汽车一直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行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自诞生以来,汽车便成为各种新技术的载体,涉及的学科和技术领域十分广泛,而随着当前汽车“新四化”技术快速发展,将为更多人提供舞台。

  付于武以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举例说,从提升电池性能的化学实验室,到车身轻量化所需的新材料,再到备受年轻人关注的智能网联科技,新能源汽车各个领域都需要专家型人才和青年人才后备军。“所有硬核技术的背后,都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贡献着智慧和汗水。随着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人才需求量可能会越来越大。”

  近期,职场社交平台领英对中国95后职场新人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他们最向往高科技新兴行业。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与大数据、云计算、AI、下一代通信网络等行业一样,成为更受职场新人青睐的重点行业。有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具备自动驾驶研发技能的人才数量,过去一年增长了近39%。

  不过,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企业高薪抢人的热闹背后,人才缺口的危机不容忽视。快速扩张的人才蓄水池,并不能阻止醉心于新赛道的企业“喊渴”。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约为550万人,从事研发工作的约55万人。其中,智能网联人才占比仅十分之一。特别是智能汽车各个细分领域顶尖人才数量较少,高端架构人才“一将难求”。

  “汽车行业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整体‘人才池’不足的问题。”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近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当前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智能美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三电”领域,对应的专业缺口是造型设计、车辆工程、软件开发、数学算法、芯片设计与开发、自动化控制、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等专业。

  沈晖表示,现在这些专业的同学在汽车行业内都很吃香,“特别是数学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年薪100万都招不到好的数学大佬”。

  他同时强调说,企业高薪抢人只是左右互搏,无法从根本上填补汽车业的人才缺口,最根本的办法是从人才培养入手,扩大培养基数,甚至革新基础科学。

  魏牌CEO李瑞峰则认为,目前新能源及智能化汽车行业的人才结构存在一定问题。“作为一个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新赛道,无论是新造车企业,还是传统车企,在新能源、智能化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上都有欠缺。”

  李瑞峰直言,当前,汽车正从传统的机械产品向集机械、电子、信息通信、新能源等多领域融合的综合出行载体转变,而以往的人才储备显然不能完全适应。“要么是传统型IT背景人才对车辆系统工程不够了解,要么是机械专业的人才难以触及电子信息学科,但车企最需要的,是能将这些知识深度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刘宗巍告诉记者,汽车人才供需错位确实存在,其中一个原因是传统汽车专业教育的部分内容已经落后于产业的实际需求。“因为人才供给的调整慢于人才需求的变化,所以出现人才缺口很正常,这既是产业巨变的必然结果,也是产业欣欣向荣的最好证明。”

  他强调说,这种供需错位应该是暂时的,同时汽车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仍然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今后‘新汽车’产业将成为下一个母生态,拥有更强劲的带动作用和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刘宗巍表示,“但万变不离其宗,汽车本身始终是主体,只有真正懂汽车的人,才能在汽车上把新能源、智能网联等赋能技术用到极致,并把各项技术的创新性集成做到极致。”

  他以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芯片为例进行了说明,车规级芯片与消费电子类芯片不同,必须确保能在车辆移动过程中和各种复杂工况下稳定工作,并满足未来汽车大脑不断升级的需求,这就需要专攻汽车芯片研发、制造的人才,绝不是从半导体产业平移过来就行了。

  领英的最新统计数据发现,当前全球互联网行业有大量人才正在流入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以智能技术和研发能力为驱动的融合性行业,智能汽车对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尤其青睐。

  供需齐发力,不让人才短缺成为行业发展绊脚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国内各大高校在汽车人才培养中发挥的作用,就像为中国汽车业这栋摩天大楼所打下的地基。

  记者了解到,在对汽车行业发展大趋势进行预判的基础上,不少高校已经提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理念,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与传统汽车业互补,并搭建了多学科融合的实践平台。

  作为中国第一个以“Mobility(移动)”命名的院系,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以下简称“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的发展备受业内关注。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车辆学院147名毕业生整体就业及深造率为99.3%。其中,在本科毕业生中,选择就业人数占比26.4%,选择深造人数占比72.4%。在硕士毕业生中,选择就业人数约占83.9%,选择深造人数约占16.1%。而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其中有17.2%的博士生毕业后成为博士后。

  “毕业后深造成为本科学生的主要选择,毕业后工作则成为硕士研究生的主要选择。”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科生主要前往国内“双一流”高校、世界一流大学继续深造,研究生毕业后则主要前往重点国有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就业。

  其中,毕业生就业去向中,就业重点单位既有长安、上汽、中国重汽等国有汽车企业,也有华为、阿里、腾讯、美团、经纬恒润等汽车“新四化”赛道的跨界玩家,以及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院等高校和重点科研单位。

  “如果今后想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我还是推荐同学们最好报考汽车专业,其次是计算机、电子等相关专业。同时,在校期间要坚持主动学习,并与行业前辈加强交流,尽早、尽多地去企业实习。”清华大学汽车系校友、清研华科新能源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张抗抗提醒说,那些有车企研发部门的城市 ,例如北京、上海、广州、长春、武汉、合肥等地,“准大学生”们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可以多加留意。

  “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领域是研究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清华大学车辆学院上述负责人表示,上述领域的就业比例最高,达到42.3%。

  “与其说是其他行业跨界到汽车产业,不如说是汽车产业自身跨界了。这也深刻影响了汽车产业最亟须的人才类型。”刘宗巍认为,汽车产业的边界正在不断向外扩展,培养汽车人才不能像过去那样过于专注汽车本身,而是要广泛涉及其他相关领域。

  在他看来,改变汽车人才培养体系需要学校和企业两方面共同努力。一方面,高校要持续推进学科改革,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另一方面,企业也要调整自身的培养培训机制,根据所需新型人才的画像,有的放矢地培育人才。

  企业筑巢引凤有诚意,00后就业选择别慌张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新时期的青年学子既要埋头学习,也要抬头看路。”刘宗巍建议,汽车专业的同学们要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保持关注,在更开阔的视野下建立更高远的志向。

  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的2021届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去年本科毕业生国(境)内深造54人,主要为双一流院校;国(境)外深造9人,均为QS排名前50的国际知名大学。

  “近三年毕业生主要去向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契合,与学科和行业发展方向契合,研究生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就业趋势明显。”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去年本硕博毕业生人数比约为3:1:1,对处于不同阶段的青年人才,清华大学车辆学院的培养目标各有特点。

  刘宗巍认为,要想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除了打好专业基础,还要具有创新思维的方法和习惯、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张抗抗则提醒说,志在从事新汽车事业的大学毕业生,要多从汽车应用场景的角度来理解自己专业内的问题,并与外界积极沟通。

  事实上,高校毕业生就业、择业本身就是企业与大学毕业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领英旗下求职平台“领英职场”产品端负责人陈怡静认为,在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才面临众多职业选择。她表示,如何吸引和保留数字化人才,也成为智能汽车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新造车企业频频缩招、裁员,甚至毁约应届高校毕业生。对此,陈怡静建议说,同学们要有意识地扩充自己的“信息视野”。

  “同学们在求职时不必太早定下具体的择业目标,而是更应该通过广泛收集自己专业内外相关的职场信息,不断充实自己对于职场的了解,寻找与自身匹配度较高的求职目标。”她表示,像智能汽车这样的融合性行业变化更快,对某一职能岗位的需求也可能会不断演进,因此需要有意识的不断扩充信息视野,提升灵活应变的能力。

  无论是刚刚走出高考考场的1193万名考生,还是即将奔赴工作岗位的1076万名高校毕业生,他们不仅是中国汽车业、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见证者,也有机会成为建设者和受益人。

  “中国汽车产业大有可为,欢迎更多有热情、有抱负的青年学子选择加入汽车业。”付于武表示,随着华为、百度等新玩家注入活力,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的有序推进,百舸争流的汽车业将是年轻人大展拳脚的舞台。

 

责任编辑:杨瑞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