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陀螺“转”出致富大产业

2021-01-29 10:36:07 来源: 河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本报记者王平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本报通讯员陆曦

    “在俺村的厂里干活不仅离家近,给陀螺打孔的活儿也轻,每月还能挣2000块钱的工钱,多好的事儿啊!”1月21日,睢县白庙乡裴堂村村民李新海一大早就来到家门口的陀螺加工车间工作。

    和他一样在裴堂村陀螺加工车间打工的村民有150人。

    陀螺是古老的民俗体育游戏,有陶制、木制、竹制、石制多种。早在10世纪以前,中国的这种民间游戏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并流传至今。“陀螺是我喜爱的一项运动项目,市场前景很好。以前在外地办厂生产,后来搬回老家,就是希望能带动父老乡亲一起致富。”陀螺加工车间负责人李义永告诉记者。

    2016年,从事陀螺加工10多年的村民李义永将工厂从郑州搬回睢县白庙乡裴堂村。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他对产品进行了技术创新,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生产品种和业务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企业效益。目前,该工厂生产的陀螺产品有10多种,也由陀螺加工单一业务扩展到现在电子玩具、工艺品来料加工等多项业务。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他的工厂已满足不了订单需求。为增加产量,也方便群众,部分村民将陀螺原料等带回家中生产。

    在生产加工陀螺的村民李义中家中,他边打磨边说:“传统木质陀螺得选长势好的槐木加工,两台机器连轴转,每天最多能产出2000多个。还有一种经过生产技术创新的陀螺,在保留传统陀螺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融进条纹和色彩,又加入彩灯,使陀螺发出五彩斑斓的光彩,形成集声、光、电、感应一体的新产品,也十分畅销。”

    如今,该村的陀螺加工厂厂房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产品销往国内外,供不应求,年销售额达500余万元。

    “为发展壮大这个产业,俺乡的领导专门跑到郑州拜访中国鞭陀联合会会长,力争把俺村打造成为中原地区的陀螺文化小镇,现在村里已经建好了中原陀螺文化展示馆。”裴堂村党支部书记李涛激动地说。

    在李涛的带领下,记者看到该村的中原陀螺文化展示馆内摆放着各种材质的陀螺,大概有70多种。而且,该村的墙壁上到处绘着“抽陀螺”“打弹弓”“跳大绳”等童年游戏画面。在村室前面,还设计有圆池喷泉、“中原第一螺”雕塑。

    “裴堂村成立了睢县鞭陀协会,方便群众学习、健身、娱乐。每逢重要节日,村里会举办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吸引和带动周边乡镇更多村民从事陀螺生产加工,真正鼓起大家的‘钱袋子’。”白庙乡党委书记任巍说。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