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允为河南医务人员拉龙须面图片为本人提供
□记者丁艳冰
300余人用餐,27天。在武汉市青山区,新乡95后厨师长马允用精湛的厨艺征服了河南援助武汉医务人员的胃,也拥有了一段难忘经历和成长回忆。
出征
23岁的马允8年前踏入厨师行业,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和“英雄”这个高大伟岸的形象有任何联系。然而,现在很多人都说他也是英雄。
今年2月25日,马允在自己所在饭店的微信群看到郑州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组织发起“河南厨师赴武汉用美味奉献爱心”活动的信息,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那天报名的厨师很多。最终,来自中国厨师之乡长垣市,曾获得第八届全国烹饪大赛河南赛区金奖、第八届全国烹饪大赛总决赛特金奖、2018年河南省金厨奖的马允被选中,和另外5名优秀厨师,组成了“河南厨师天团”奔赴武汉,为河南医务人员进行后勤支援。
带着两大车食材、调料,一路风尘仆仆,马允他们抵达医务人员居住的宾馆时已经晚上9点多了。厨师们一下车,就看到了闻讯而来的几名河南护士,她们眼里满是激动。马允开玩笑地说:“胡辣汤来了,家乡的味道来了。”
此刻,正好有30多名一线人员刚刚结束方舱医院的工作需要用餐。没顾上休息,马允他们当即决定,用带来的食材做胡辣汤,让大家即刻尝到家乡的味道。
晚上11点,满满一大盆喷香的胡辣汤做好了。疲惫不堪的医务人员急不可待地大快朵颐。熟悉的家乡味道,亲切的乡音,让他们忘记了身心的疲惫,整个餐厅在沉寂的夜晚沸腾了起来。
长垣市浦西医院的王小超对马允说:“我20多天没吃过家乡饭了,把我馋死了。”
奋战
到武汉的当晚,6名厨师忙活了几个小时,睡觉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点了。3个小时后,6名厨师就又从床上爬了起来,赶到了宾馆后厨,他们要让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喝上家乡的胡辣汤,吃上油条、麻球。
经过两三个小时的紧张工作,厨师们终于在7点之前做好了300多份胡辣汤。第一个前来用餐的老乡6点10分就到餐厅了,他说看到群里发的通知说今早有胡辣汤,兴奋得睡不着,起了个大早来喝胡辣汤。
有一天准备午餐时,为了让大家吃上正宗的红烧黄河鲤鱼,马允和另一名厨师用了一个半小时,才处理好60条黄河大鲤鱼,两人双手都泡得发白起了褶。
因为水土和饮食习惯等原因,很多医务人员都或轻或重有上火的现象,厨师们把带来的薏米和绿豆洗干净,提前两个小时熬上,让医务人员喝上了香浓可口、清热败火的薏米绿豆粥。
从红烧黄河鲤鱼、烩面、水煎包,到卤面、花卷、鸡蛋面汤,50多种精心烹制的河南特色美食,让医务人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3月1日是青山方舱医院河南医务人员的集体生日。这天,马允露了一手自己的绝活儿。“就是咱长垣厨师的传承手艺,拉龙须面。”揉面,甩面,拉面,在马允手中,2两面被拉成了1万多根比头发丝还细的面条。大家又是拍照又是录像,拍手叫好。
宾馆后厨没有搅面机,为了让大家吃到家乡味儿的包子。厨师们轮流上阵,用手揉了整整40斤面,盘了两大盆馅儿,从上午包到下午。吃着热腾腾的包子,医务人员喜不自禁。
“他们背井离乡不分昼夜工作,非常辛苦,工作压力也非常大,我必须做好每一顿饭,让他们得到心灵上的慰藉。”马允说。
成长
3月19日,青山方舱医院的河南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要离开武汉,厨师们还需要原地待命。送大家离开时,马允心里既感动又不舍。20多天的相处,大家就像亲人一样。一张张合影留念,一次次挥手再见,大家依依不舍地约定,等疫情结束了还要再聚。
马允说,这次经历对自己来说太难忘了,他被医务人员不惧生死、大爱无疆的精神感动着。他还记得,有一名医生把胡辣汤打包带走,说要带给方舱医院里一个没有父母陪伴的4岁小病号,让她尝尝河南味道。
在方舱医院,有很多和马允一样的90后。“他们都是那么年轻,但是他们义无反顾选择了到一线来,我非常敬佩。”马允说,以前自己对医生、护士的工作并不了解,现在亲眼看到,爱美的姑娘们剃光了头发,每天出舱后脸上都是压痕,和病毒都是直接接触,他由衷地敬佩他们。
“河南厨师天团”的工作也得到了青山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肯定。
3月24日,结束工作的厨师们要返程了,指挥部为他们送去了奖杯和证书,感谢他们的付出。其中,指挥部还给他们每人一条属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刺绣围巾。马允说,他要把这个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这么多天家里人一直牵挂着他,并且很支持他。
现在,马允正在郑州隔离,27天的点点滴滴,在他的脑海里挥散不去。他说,这次经历让他成长了很多,精神世界丰富了很多。他更加理解了白衣战士们乐观、勇敢、无私的精神境界;更理解了当国家有需要的时候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低头做菜、抬头做人的长垣厨师精神。
在马允的厨师服上,写满了支援武汉医护人员的名字。他说,这套衣服他会永久珍藏起来,上面有他最珍贵、最自豪的记忆。
责任编辑: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