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华
一摞三部头的鸿篇译著静静摆在案头,书名叫《西方哲学经典》。洋洋洒洒152万字,大16开共计1335页。书中收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康德等16位西方顶尖级哲学家的28篇代表作,篇篇极品,散发着光芒四射的哲理,可以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
该书译者刘国明并不是专职的翻译家,他的职业身份是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网络宣传处处长。
2002年3月,正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参加河南省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的刘国明,在一家旧书屋发现了英文原版《西方哲学经典》,正攻读南京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他如获至宝,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为了学深学透,他决定把它译成中文。
翻译这本西方哲学经典,即使对专业的翻译家来讲,也绝非易事。虽然刘国明从1978年考入郑州大学中文系后英语学习始终没有间断,而且有翻译过《待到黎明到来时》(上下册)、《欲望制造家--揭开世界广告制作的奥秘》、《美国历届总统传》等多部著作的经历,但由于西方哲学原著哲理深奥、文字艰涩难懂,要想做到用词精准、忠于原著、易于阅读,对他确是极大的挑战。再者,繁忙的工作任务、繁杂的社会活动,留给他支配的时间实在有限。
从2005初到2009年底,5年,1825天,繁忙的工作之外,他放弃所有的娱乐活动,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用在这本书的翻译上,不为名利,只为内心的召唤。为使译作更准确,不失原意,他常常为了一个单词,查阅10多个版本的英汉词典。三卷本的大部头,写满汗水和坚持,写满艰辛和勇气。用他的话说,这是一个十分艰苦也非常愉快的漫长的学习过程。
刘国明的求学、工作和翻译之路充满了传奇。
1973年高中毕业后,刘国明回家当上了地地道道的农民。1974年夏,一位水利技术员到他毗邻黄河的老家搞测量,看到这个小伙子字写得一手好字,就介绍他去单位当了临时工。刘国明工作之余坚持学习,1978年被郑州大学中文系录取,毕业后分到《河南日报》当记者,一年后被调到河南省委宣传部。1983年刘国明开始自学英语,这一学便由兴趣到痴迷,仅仅两年,他的首篇译作《美国的青年一代》便在一家地市报发表,随后,外国小说《蓝色的新衣》问世,1988年,50万字的长篇小说《待到黎明到来时》被河南人民出版社作为新中国成立40周年献礼书出版,而后,30万字的《欲望制造家--解开世界广告制作的奥秘》、60万字的《美国历届总统》纷纷投向书市。刘国明近40年对知识的渴求永远是恋爱般的痴情,蜜月似的眷恋。其45岁时通过考试,被公开选拔去美国马里兰大学英语培训,47岁直接考上南京大学哲学博士生。
除了省委宣传部干部和“业余翻译家”的身份外,刘国明还是郑州大学兼职教授、法学院法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网络上,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号“黄河野人”,以敢讲真话直指时弊而备受网友推崇,是名副其实的“意见领袖。”在工作和生活中,他谦逊、低调、务实。与人交谈,他语言幽默风趣,充满智慧。
读罢刘国明的译著,不禁掩卷感慨:刘国明“忙里偷闲”,译出一部部恢宏巨著,在有限时间里,做出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他用自己的丰硕成果,拉伸了人生的长度、厚度和深度。
如果说《西方哲学经典》是一场思想的盛宴,刘国明严谨治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盛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