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 (1)

2012-02-10 09:49: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一个苦战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这篇文章值得一读……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一个苦战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这篇文章值得一读……除了别的特点之外,中国六亿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一穷二白。这些看起来是坏事,其实是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我现在向全国七十几万个合作社的同志们,以及城里的同志们推荐一个合作社……中国劳动人民还有过去那一副奴隶相么?没有了,他们做了主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面的劳动人民,现在真正开始统治这块地方了。”——摘自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


    《介绍一个合作社》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文章,刊登在1958年6月1日《红旗》杂志的创刊号上。文中的合作社即封丘县应举农业社,当年应举农业社的社长名叫崔希彦。


    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


    “腊八倒粪,掌柜借粮,忙到夏季,一扫而光。”“……荒地多,盐碱地多,识字的人少,全吃粮食的人少。一九四二年,因受自然灾害,全村一百三十五户,有四十户逃荒,三十七户要饭,七户卖儿女,绝大部分破产,穷人吃树叶糠秕成为常事。”当年的应举乡何等贫困,从这份名曰《一个苦战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报告中可见一斑。又是卖儿卖女,又是逃荒要饭……沐浴在新农村建设春潮中的后辈封丘人,想不到应举的“穷根子”扎得有多深。


    曾一度享誉全国的封丘应举社就产生于这片贫瘠的土地,产生于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


    社长崔希彦如何带领群众苦干,如何立志改变贫困的面貌,1958年3月,封丘县委有关负责人撰写的报告《一个苦战二年改变了面貌的合作社》,对此进行了详细描述。


    “1955年冬,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农、下中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组织了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社。合作化的第一年(即1956年)秋,该社就经受了严重水灾的考验,但由于依靠强大的集体力量,想办法、找门路、搞生产自救,结果到阳历新年已完全战胜了灾荒。”


    “社员收入继续增加,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而且大搞基本建设,大大发展了生产。两年来共打井四十三眼,购买水车十五部,买双铧犁十四部,步犁三十一部……”


    “在水利方面,苦战了三个月,完成了大小灌溉渠道一百一十条,共计八万土方。全社的四千一百五十亩旱地可以完全利用黄河水灌溉了,盐碱地可以改种稻田了,旱涝灾害也从根本上解决了。”


    报告中写道,他们为了争取早日变低洼易涝的盐碱地为富裕的鱼米之乡,在三九天的风雪交加、地冻不能入刃、寒风刺骨入髓的关头,依然夜以继日地挖渠修河。


    社干部参加生产后,跟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不表现任何特殊。孩子们在街上唱道:“要想正经干,去找崔希彦,要想享大福,去找崔若谷(时任支书,与崔希彦密切配合搞好合作社)。”


责任编辑:No.005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