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进
今年以来,我国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让利实体企业成效巩固。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召开的工作会议要求,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这不仅为金融系统下一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消除了市场上关于“融资成本能否再降”的疑虑。
为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行,政策层不断加码,打出“组合拳”。比如,去年以来,我国持续推进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带动1年期LPR下行30个基点,从而推动整体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支持了合理的贷款需求增长。同时,促进银行将LPR嵌入内部转移定价(FTP)体系,切实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引导金融资源更多配置至小微、民营企业。再如,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强化存款市场管理,整治和规范部分存款创新产品,以存款改革促贷款改革。主要措施包括规范结构性存款并压降规模、叫停靠档计息存款产品、限制地方法人银行吸收异地存款等。一系列措施均有利于降低金融机构负债成本,进而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当前,我国利率总体处于合理水平,为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适宜的利率环境。今年前6个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7%,较上年同期下降0.07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前6个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下降0.16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0.0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实现稳中有降。
接下来,继续推动融资成本降低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与国际上相比,目前我国利率水平虽比主要发达经济体略高一些,但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中相对较低。而且从向企业发放贷款的实际利率水平看,中美两国主要商业银行基本相当。加之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种种迹象预示着要警惕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的风险。这也是我国在调整利率水平时,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打出更多的“硬招”“实招”,才能啃下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这块“硬骨头”。一方面,持续释放LPR改革潜力,畅通贷款利率传导渠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巩固好前期贷款利率下行成果;另一方面,优化存款利率监管,保持银行负债端成本基本稳定,并督促银行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实体经济,确保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供给方。多年来银行业积极采用多种方式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积极让利实体经济。对于银行而言,服务小微企业主要面临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不利于银行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管理。为此,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过程中,银行业可以通过创新并推广信用贷款产品,减少小微企业融资时提供抵质押物方面的时间和机会成本,调整内部资金定价,进一步规范各类收费项目等,以直接减轻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