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彤彤的冀屯

2019-08-19 09:31:37 来源: 河南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太行山在辉县市地界形成了一个坐北朝南、三面环山的天然“罗圈椅”,这个“簸箕”开口处的平原上,有个80多平方公里“根正苗红”的冀屯镇。
 
    “我们这里是太行山革命老区的一部分,现在的宪录村和益三村就是以烈士刘宪录和陈益三命名的。”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说。
 
   8月9日,立秋的第二天,太行山下的暑热已经开始消退。
 
    前姚村村史馆的廊道上,挂着六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照片,这些烈士的家族后代至今还生活在村子里。
 
   67岁的杨子青照顾暑假放假在家的孙女和外孙女吃过早饭,和她本家嫂子一起到村委会大院周边的花坛里拔草。
 
   “没人喊我们来拔草啊,都是尽义务的!”杨子青说,“我们义务劳动公家给我们记红分啊!这两个月,我家都挣了20多个红分了!”
 
   分,工分,这是20世纪80年代前中国乡村的大面积记忆,之后作为“学生的命根”仅存于各种考试的试卷中。从当年的工分到当下的红分,作为一个乡村振兴的符号和载体,至今已经与冀屯镇6万口人中的5万多口人有了密切关联。
 
  “红分”现在已经是冀屯最高频的词,“今天你挣红分了吗?”已经成了冀屯人见面的个性化打招呼语言。
 
处处都是“意料之外”
 
 
   万能的搜索引擎“度娘”上,至今也没有“红分”这个词条。
 
   红分是什么?如果一定要补上这个词条的话应该这样描述:红分,是辉县市冀屯镇独创的乡村振兴、乡村治理量化考核的一种管理工具,从招商引资到助人为乐,从志愿服务到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从党支部到村民家庭,向上、向善、向好的行为,均纳入红分积分范围,每次活动得红分从三五分到五十分不等。
 
   红分生成的程序是:先在村里登记,然后初审、公示、复核。还有一点,生成的红分还具有特定的经济价值,目前冀屯镇一个红分的价值是五毛钱。
 
   “之前和其他地方一样,我们也在用积分制度管理我们基层的党员干部,但乡村振兴应该是人人参与的大事,现实情况是‘政府在投、干部在干、老百姓在看’,如何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来推进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红分管理就是要破解这个难题。”赵化录说。
 
   为什么叫红分?
 
   办了好事才能得红分,好事的标准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国旗是红的,党旗是红的,我们的事业也是红彤彤的,基于这样的构想并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红分”这个新词载入了冀屯镇的乡村振兴史册。
 
   不单单是红分,冀屯镇还有很多“意外”。
 
   全镇的户籍人口是6万人,外出打工者不超过20%;加上来冀屯务工的,镇域内的常住人口超过7万人;冀屯的鸡蛋产量甚至可以影响市场定价;周边300公里之内的城市火锅店里的金针菇多数都来自冀屯的生产车间!
 
   还有个意外,55岁的赵化录已经在冀屯镇当了21年的党委书记。
 
燃烧每个人的卡路里
 
   冀屯镇有5名专职红分管理员,韩纪红是负责红分复核的。
 
   “今年三月份镇里先在冀屯村、上官庄和亮马台三个村进行了红分管理试验,四月底开始在全镇33个村全面实施,总体来看,村民挣红分的积极性是很高的。”韩纪红拿出手机,找出了一组数据:截至8月10日,全镇共生成红分87174分,有5万人注册红分会员,20万人次参与积红分,积分兑换商品用去了9000个红分。
 
   赵付山是冀屯村二组村民,他的邻居常年不在家里住,邻居家门前墙根的杂草垃圾清理他就包办了;7月27日,村委干部申文华看到赵付山在清理杂草,就拍照发到了本村的微信红分群,经过多层审核,给赵付山记5个红分。
 
   三组村民任玉海看到本组村民打扫卫生用的扫帚破旧不整齐,自费800元买回50把竹扫帚发给本组村民。冀屯村74岁的老村党支部书记高明春说:“村民参加劳动记了红分,任玉海买扫帚也应该记红分!”
 
   但益三村85岁的老党员王景春暂时还记不上红分。益三村红分登记员任朋艳说:“王景春是一名退休干部,现在和老伴住在原籍益三村;前几天第四村民组组织清理村道边的杂草,大喇叭一喊,一个小小的村民组就出来了34人,王景春老人因为户口没在本村,无法注册红分系统,当天没有给老人家记红分。”
 
   这件事很快反映到了镇里,镇党委副书记史来臻向赵化录汇报后决定,要完善红分计分系统,凡是在镇里居住或者在这里务工的外地人,只要参与红分积分活动,一视同仁,都记红分。
 
   村民参与社会活动挣到的红分,可以在商城兑换商品,也可以到镇区的服务场所享受打折服务。“冀祥社区现在是镇里最繁华的地方,这里的超市、商店、理发店、饭店大部分都挂上了红分消费折扣店的牌子。譬如理发吧,本来是十块钱一次,如果是红分会员那就只收八块钱。”史来臻说。
 
   赵化录说:“我们的做法,就是要创造时机和场合营造氛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快乐有多宽多长
 
 
   8月7日下午,亮马台村第二村民组55岁的邱海玉和正在一起聊天的同龄姊妹刘玉枝、崔小霞说:“这天怪凉快的,晚上咱一起吃大锅饭吧?”
 
   “中!”大锅很快支到了门前的空地上,邱海玉从家里拿来了油、葱、调料、干菠菜,刘玉枝拿来了几斤挂面,崔小霞拿来了玉米糁,还从地里摘来了红薯叶。不到晚上七点,一大锅当地人最喜欢吃的糊涂面条做好了。
 
   邱海玉在亮马台村红分微信群里喊:“糊涂面条做好了,谁在家赶紧来吃吧!”在家的掂着碗筷来了,没在家的只能在群里发“哈喇子”的表情图。
 
  大锅饭是亮马台村的保留节目,过一段就要演一场。
 
   亮马台村妇女主任李二妞说,红分管理在他们村试点的时候,村民都想方设法做好事、挣红分。收麦的那些天,天热,邱海玉等一些人看大家忙,顾不上吃饭,尤其是临时从外地回来收麦的村民,几天时间还要收拾锅碗瓢盆,就在村里起头做大锅饭了,没想到,麦收结束了,做大锅饭这个事也没刹车。
 
  “现在谁家都不缺吃喝,过几天吃次大锅饭,乡亲们聚聚、聊聊,心里美着呢!”邱海玉说。
 
   解释“群居”这个词的时候,举的例子是“人”和“蚂蚁”。辉县市委党校党委支部副书记程丽丽分析说,乡村的生产模式,使本该群居的人纷纷“离群索居”,一味“独居”、挣钱、自我,孤立了集体,扩展了人的精神荒漠,大锅饭这种乡村特有的聚集形式,使广大村民重新找到了精神归属。
 
   2018年,冀屯镇的人均纯收入是1.87万元,在辉县市是数一数二的。
 
   “我们党对乡村的治理、管理是要有温度的,物质可以来得更快更直接,但有钱并不一定就有内心的快乐;传统美德的弘扬、人的思想的转变,是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的红分制度设计,就是给思想转变、观念转变、行为转变提供一个抓手。”赵化录说。
 
幸福有几斤几两
 
   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幸福永远不能用秤去称,也无法定价。幸福是什么?有好多的词汇可以支撑,譬如:满足、知足、快乐、投入、意义、自尊、信任、安全、方便,甚至爱情。
 
  8月11日,上官庄村党员值班室的空调打不开,找不到遥控器。村治安主任阮清春说,这是前几天才装的空调。谁装的?60岁的本村一组村民侯自让。
 
   侯自让的外甥在辉县市当老板,他是外甥公司的一个“小老板”,前几天回村找老党员拉呱,看党员值班室没装空调,几个老哥们一头汗,赶紧买个空调装上了。
 
  娘亲舅大。尽管侯自让在公司是外甥的“下属”,但“建议”还是很有分量的。
 
   阮清春说,村里有一段路是侯自让的外甥出钱修的,村东还有13亩桃园,种植费用和管养费用都是外甥出的,但收益全分给村里的贫困户。
 
  上官庄村50岁的孙居会家里有洒水车、装载机和后八轮货车。今年春上旱,看村里用个小三轮拉水浇绿化树,孙居会马上调来自家的洒水车给全村3000多棵树浇水。
 
  村里第一次清运垃圾的时候,孙居会正好回来,看乡亲们一锨一锨在铲,马上调来了自家的铲车和后八轮清运垃圾。
 
  “这是不讲经济的,村里确实给人家记红分了,可一个红分才五毛钱,后八轮一脚油门踩下去五毛钱都不够啊!这完全都是志愿,是乡情,是精神,根本不是钱的事!”阮清春说。
 
   东北流村的280户村民都搬到了冀屯镇新建的冀祥新区,村里刚刚购置的300个分类垃圾筒还没来得及分发到户。东北流村党支部书记黄光明说:“大人们挣红分的热情对孩子们有很大影响,现在是暑假,社区里的孩子们很多,他们都自觉不去踩草坪,吃冰棍儿都知道把垃圾送到垃圾桶里,不随地扔了。”
 
   冀屯镇的33个村党支部书记都是高票当选、一次选出的,全镇1824名党员有1500多名长年生活在本地。党支部是靠山,党员是带头人。
 
   “镇里工业发展好,农业基础好,生意人多,土地承载能力强,现在全镇农业产业只占20%,养猪、养鸡、种食用菌、到企业务工,有活干、有钱赚,生活成本低,能攒住钱;青壮年不外出,老人赡养、子女教育、夫妻感情都没有问题。乡村振兴,首先乡村里得有人气吧!”赵化录说。
 
 
优秀不应该只是少数
 
 
   冀屯镇党委委员马新合这些天正忙着安排表彰全镇的红分先进者。表彰多少人?赵化录说,越多越好!一直在基层工作的赵化录对表彰先进中限定优秀比例有自己的看法,基本观点是:优秀不应该是少数,而应该是大多数、大面积的。
 
   普通乡村会有多少惊天动地的事?又不是战争年代,根本不用堵枪眼、不用舍身炸碉堡;招商引资?舍己救人?这也不是人人能干、随时都有的事!
 
   乡村生活就是家长里短、左邻右舍、鸡毛蒜皮,就是串个门、聊个天,扫扫地、拔拔草,见老人喊声伯、见小孩叫声乖;乡亲是亲人,邻里是姊妹!
 
  “通过红分活动,把乡亲们聚在一起,不图钱、图气氛;过过集体生活,找找‘群众’感觉,从交往中找到融洽,从融洽里找到快乐与幸福。通过身边小事,引导人、教育人,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提高自身素养,形成良好习惯,改变精神面貌,形成文明乡风,我认为这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之路!”赵化录说。
 
   程丽丽说,乡村振兴就是要激活乡村的方方面面,发现先进就要及时表彰、激励,每个村都要有很多身边的榜样。
 
   “镇里有能力拿出来几十万元兑现红分,一张奖状、一个奖牌的引领价值是无法估量的,乡村治理要有大格局、要算大账!”赵化录说。
 
   邱海玉已经积了141个红分,在亮马台村是红分排行榜的第一名。“我可不想拿红分去兑换东西了,想保住这个第一名,这个第一名才是真光彩!”邱海玉说。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宋朝  马丙宇
责任编辑:易树功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