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镇21年无悔的选择

2019-06-10 14:55:38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扎根乡镇21年无悔的选择 
——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赵化录的初心和使命
(记者刘军旗)
   经常有人问赵化录,老赵,乡镇工作那么苦、那么累、那么难,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
   基层工作确实不容易,千头万绪、艰巨繁重。在乡镇党委书记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1年,赵化录有很深的感悟。
“把职务当官位,越干越累;把职务当平台,越干越有劲。”这是赵化录最真实的体会。

   昨天,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代表,他站在全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报告席上,向广大党员干部讲述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时光回到1998年。赵化录刚到冀屯镇时,镇里没有像样的企业,人均纯收入才1000多元,群众大多在土里刨食,有的穷得连房子都盖不起。
  “组织上派我来,就是对我的信任,我要像种子一样扎根群众当中,大干一场,把群众带到富路上。”35岁的他暗下决心。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半年多的时间里,赵化录把全镇33个村跑了不下两遍。在麻小营村走访时,他在路边看见有3座食用菌大棚,钻进去和村民聊了三四个小时。这些村民告诉他,一棚平菇一年能挣七八千块钱,可比种小麦玉米强多了!
   虽再三发动,其他村的群众积极性始终不高,大家的理由很简单:赔了咋办?这时候,范屯村党支部书记石宝贵领着13名党员建起15座双孢菇大棚,当年10月底出了第一茬儿菇,一座棚净挣3万多元。紧接着,全镇掀起建棚高潮,到2003年,全镇食用菌大棚达到1万多座。
   “咱当干部的,为了群众,啥苦都能吃,啥委屈都能受。”为了发展食用菌产业,赵化录带着方便面四下广东、三上甘肃,终于引来行业领头企业。冬天,他带着党员干部顶着西北风、裹着军大衣,在郑州、武汉、北京等地的批发市场挨家挨户发宣传单。
   如今,冀屯镇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全镇60%的劳动力从事食用菌产业,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2018年,该镇公共财政收入突破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8万元。
  乡镇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来不得半点虚假。在长期帮扶困难群众的过程中,赵化录感到,必须要有一个长效机制,不能是“一时热、一阵风”。为此,冀屯镇建立民情日记、代理代办、扶贫帮带联系服务群众的“三项制度”,要求机关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每年要把全镇农户走访一遍。5年来,镇、村便民服务中心一体化建设惠及全镇群众,办事再也不用多跑腿,同时,带动了全镇行路难、吃水难、上学难等问题的解决。
   赵化录坦言,乡镇的活儿千头万绪,光靠一个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干不完、干不好。正因为如此,冀屯镇在党建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在支部建设上,以“认领制”为抓手,实现了“组织、队伍、阵地、制度、能力”全面过硬;紧紧抓住“选育管奖”环节,打造了一支优秀村干部队伍;用“积分制”,解决了农村党员管理难题……
   看到新修通的一条条大路、新建起的一座座高楼、新落地的一个个项目,还有群众的一张张笑脸,赵化录内心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让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幸福。只要组织需要我、群众需要我,我就一直在乡镇干下去。”他说。
责任编辑:易树功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