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团队,何以成就一个产业

2017-06-09 15:34:2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来自郑洛新自创区一线的报道之五
 
 
  洛阳曾经遭遇深切的转型之痛、名不相符的地位尴尬。

  一组组低位徘徊的数据,叩击着洛阳心灵的键弦。那是2013年,前9个月经济增速排名全省倒数第二;又一年,连续5个月11项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全省后三名……

 这座千年帝都,这个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一度跌入了发展的最低谷。是就此滑落,还是绝地重生?

 坐不住、等不起的洛阳,苦苦求索,终于悟出这样一个道理:转型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创新驱动的根本在人才。谁聚集了、用好了更多高素质人才,谁就赢得了发展主动权。
 
不惜千金,全球募英才
  转机起于一份计划,名叫“河洛英才”。

  “5年内拿出不少于20亿元,用于引进和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两年前,洛阳这一重磅英雄帖,迅即撒向全球。

 此计划,重点引进创新业绩显著或有较大创新潜力、拥有可产业化的发明专利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的人才(团队);带技术(或专利、项目、资金等)落户洛阳创业,技术和产品能产生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能引领洛阳经济、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人才(团队)。

 对于领军型人才(团队),不低于5000万元启动资金;高层次的,不低于3000万元启动资金;紧缺型的,不低于1000万元启动资助。

 重金奖励“千里马”,洛阳还激励“伯乐”。根据引才激励制度,对引进人才的个人、中介组织或用人单位,给予10万元~30万元的奖励。

 目前,落实此份人才计划,洛阳市已投入1亿多元。
 
引来一个人才,形成一个产业
  最先引进的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实验室首席专家田克恭博士。他带着在国际上率先成功研制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技术,来到洛阳进行疫苗产业化,仅此一项就为普莱柯公司创造了近10亿元的销售收入。

 更令洛阳引以为豪的是,拥有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上市带来的资本优势普莱柯公司,投资2亿元组建中科科技园,直接转移、转化近百个项目,孵化20多家企业,初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链。

 同样,得益于“科大讯飞”,“中信重工”不仅成功研制我国首款声控消防机器人,还以年销售1600台的业绩,成为国内最大的特种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2015年‘科大讯飞’进军河南,第一站选择洛阳。后来,政府主动找到我们说,能不能延伸一下方向,成立新型研发机构,把核心智能语音技术与装备产业融合起来,搞智能制造。”离开老家洛阳16年,又返回“科大讯飞”洛阳语音云创新研究院任执行院长的闫润强说。正是这个启发,“科大讯飞”在安徽省之外建立了第一家研究院。

 研究院技术还走出河洛大地。南阳一家养猪公司找上门来:能不能根据猪的咳嗽声,研判其是否生病?双方一拍即合。法院书记员整理录音太累,能否用智能语音技术翻译成文字?这早已成为现实。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不仅将技术带到洛阳,转化成果13项,还成立创新研究院,至今已成功孵化5个产业化公司,加速了洛阳智能制造进程。

 何华,25岁,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唯一的“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为何放弃北京稳定的国企岗位和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北京户口,来到洛阳?他的导师马明星,曾是清华大学机械系党委副书记,又为何辞去了全部职务,选择洛阳?
答案很明了:洛阳工业基础好,真正爱惜人才,清华大学与之合作广泛。去年6月,经过一年磨合,依托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清华高端装备院洛阳基地落地洛阳,这也是清华大学在中原地区唯一的外派研究机构。目前,该基地已从清华大学引进博士、硕士7名,项目也已经在沈阳铁路局进行中试。
 
发达地区感受不到的人情味儿
  “洛阳对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视程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在视微影像(河南)科技有限公司超净实验室,王丹雄博士开门见山。

 在“河洛英才计划”的感召下,本来在美国硅谷工作的彭先兆博士毅然归国。彭先兆归来,更带动王丹雄等17位国内外博士加盟其中。

 “除了满脑子的技术和理念,我们什么都没有。然而就那么一谈,洛阳市政府就拍板了,这足见其眼光之深远。”曾在苏州有着优厚待遇的王丹雄回忆。

 事实上,这支团队在国内考察了几个月,最终还是敲定洛阳。王丹雄至今记得,他们初次到洛阳,地方政府已经把500平方米大的超净实验室装修好了。更让他感慨的是,公司注册时,洛阳市侨联主席全程陪同,走到哪儿陪到哪儿,“这是我们在商业发达地区无法感受到的人情味儿”。

 3个月后,政府承诺的3000万元扶持资金到位1500万元,另外一半将在第二阶段到账。彭先兆团队也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成功生产出两台第三代OCT医用眼科3D成像设备样机,填补了国产高端OCT医疗器械领域的空白。目前,已基本完成产品研发,正在筹备生产,进入市场后年产值可达2亿元、利税3000万元。

 大手笔引人才,大格局建平台,带来经济数据的大变化。2016年的洛阳已经打赢了翻身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740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引进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形成一个产业。古都洛阳的嬗变模式,深深打动着每一个慕名前来的学习者。

记者感言:
同是老工业基地,拥有共同荣耀,也历经相似的发展阵痛。共扛国家使命,厚植各自优势,同写时代创新的诗章。新乡、洛阳,两个“兄弟”命运和情谊从未有今天如此紧密。

 若干年后,是让后人唏嘘嗟叹,还是让后人追慕我们的业绩,为我们在绝境中的奋斗洒下热泪?

 从军工旗帜到民营新秀,从智能制造流水线到众创空间,从新型研发机构到军民融合示范区,无论是老工业基地集中地涧西区,还是自创区核心区高新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洛阳上下理念之前瞻,直通美国硅谷;政策之完善,落实马上就办;求贤之若渴,不惜豪掷千金。

 经济新常态下,大家面临的形势、困难和挑战,谁也不比谁少多少。洛阳虚心向深圳请教,启动“河洛英才计划”,不拘一格,面向全球遍撒英雄帖,大力引进新型研发机构,用最新科研成果拨亮自己,可谓抓住了人才和技术这个创新创业根本。这与我们新乡正在强抓的“一招四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走出去,方见世界之大;沉下心,拼力推动发展。“明年春色倍还人”的洛阳,也许为新乡转型发展、提质发展提供了借鉴样本。
总策划:杨军 张牧童
统筹:王华林 张蔚寰 王高峰
采 写:刘军旗 翟京元 廖 亮
责任编辑:易树功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