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打通科研转化“肠梗阻”

2017-06-06 10:12:3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来自郑洛新自创区一线的报道之二
    不少教授积多年心血,研究出独门技术,而后果敢创业,结果,99%的创业者都失败了。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疑惑,我们走进了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并在这里寻到了答案。

  讲解者是常朝稳教授。他的担子不轻,仅从职务上就可看出——他不仅是解放军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工程师,更是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你们的问题很好,这个研究院就是答案。”一楼展厅里,常朝稳边走边说。

 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必须要调动一切创新要素,让一切创新因子充分涌流,让大量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然而,高校和科研院所有高端学术积淀,但不熟悉企业的运作思路,离市场很远;企业最急需的短期技术改造和产业应用,不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长处和优势,企业也不了解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运作体系。当然,这不独是河南的问题,而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矛盾。

  怎么把科技与市场这“两张皮”拧成一股绳,快速提高成果转化率?国内多地都在探索,但运作模式不一,有的建设多年,财政的钱花了不少,依然寂寂无闻,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有的一出手就不凡,成为企业的“娘家”、资本市场的“宠儿”、科研交流的生力军。

 郑州信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是后者。

  首先是体制创新的产物。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市高新区管委会,三者强强联合,共同组建。

  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利于吸引人才,但所有人员一无编制、二无级别,完全市场化,结合郑州市良好的信息产业基础和政策环境,以科研成果产业化为目标,“军转民”“民参军”,协同创新发展。

  政府提供启动资金和场所,专家教授只管技术研发,七大创新中心孵化成果与技术,专家委员会评估技术成熟度,第三方机构运作产业化,既相互独立又环环成链。

 当地政府是有魄力的。常朝稳教授告诉记者,郑州市人民政府拿出5年不低于2亿元的支持资金,高新区管委会直接租下一栋5100平方米的大楼,装修花了400多万元,加上5年的租金,超过1000万元,“二者不参与企业市场运营,支持就是支持,绝不含糊”。

 “这种服务模式国内并不多见,比较好地解决了地方企业缺技术、缺人才,政府推动产业化不专业的难题。大多数是一个研究院是一个平台,自己研发技术,然后去卖产品,很难持续产业化。”他认为。

  得益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的一流科研成果,该研究院主要围绕北斗导航、网络空间安全、网络通信、测绘遥感、智慧城市、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深入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理论技术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这同时与郑州市的战略产业高度契合。目前,已为十几家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一些成果转化初见成效,还注册成立了公司。
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市聚集了全省47%的高校、60%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3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该市积极下放科技成果使用、收益和处置权,将职务科技成果转让收益用于奖励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比例不低于70%,最高可达100%。事前有约定的,按约定执行。高校和科研院所一年内未实施转化的科技成果,可由成果完成人或团队通过与单位协商自行转化。

 创新点还在于,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业人员评职称,不单单看论文发表数量,还将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纳入职称评价内容,在工程、研究等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中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业,不占用所在单位名额。担任正职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可获得现金奖励,其他领导可获得现金、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奖励和报酬。

  既引导本土“大院大所”,又引进国内一流大学设立研发机构,郑州市并没有零打碎敲、蜻蜓点水式推进,而是把一项专长转为一个产业。

  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是郑州大学与郑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共建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科技型企业孵化平台。3年来,该研究院成立了20多个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研究所、7个研发平台,成功孵化了河南中标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郑州雁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义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瑞远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家科技型企业。

  此外,河南浙大技术成果转移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中原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成果转移(河南)中心、郑州市恒源科技服务中心、郑州轻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正把雄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加速郑州创新创业的动力源泉。

记者手记:
访郑州,看新乡,别有一番思量。有人说,郑州集聚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创新资源,财力又雄厚,别的地市很难学得来。

非也。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只要善于发掘、整合,特色就是资源,特色就是优势。大河北岸的新乡,三大优势之一就是科教——高校数量位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在校大学生15.4万人,国家、省、市三级研发平台592家。

学人之长,在于学其根本。比如,有限的财力怎么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用?丰厚但分散的创新资源怎么集聚,并转化为生产力?从组织形式到分工合作,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郑州市引导本土、引进国内一流高校院所设立新型研发机构,走出了服务单个企业的初级阶段,而是与产业相结合,形成了矩阵效应。

应该说,如何把书架上、实验室里大量的论文“盆景”,快速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的风景,让科研成果不再沉睡,让科研人员不再为传统所缚,我们已有先行探索,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策划:杨军 张牧童
统筹:王华林 张蔚寰 王高峰
采 写:翟京元 刘军旗 廖 亮
责任编辑:易树功

关于 肠梗阻 科研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