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保障教育公平

2017-05-08 09:53:1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2016年8月4日,市长王登喜、副市长职伟出席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会。
 
2016年7月21日,副市长职伟督查市区义务教育建设项目进度。
 
(新乡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修国)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事关教育公平,涉及千家万户。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教育。从追求“有学上”的义务教育普及,到力求“上好学”的高位均衡发展,我市一直在求解教育均衡的道路上执着探索、阔步前行。上下联动统筹发展、扩容提质优化配置、引育并举均衡师资……通过在促均衡、提质量、保公平上精准施策、持续用力、加压奋进,全市义务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城乡校际差异持续缩小,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用一项项显著的进步、一个个突出的成绩、一张张孩子的笑脸,书写了一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出色答卷。
 

一、高起点规划,上下联动推进均衡发展工程
 (一)高点定位,强势推动。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紧密结合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注重顶层设计,坚持高点定位,出台了《新乡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新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新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攻坚计划》等文件,确定了各县(市)、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市领导多次现场调研、听取汇报、指导工作,积极通过组织学校标准化建设观摩评比、召开学校项目建设专题推进会、赴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学习经验等多种方式,全力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因地制宜,科学谋划。近年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新乡市教育发展专项规划(2012-2020)》《关于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见》《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实施意见》《扩充市区义务教育资源三年行动计划》《新乡市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不断完善教育发展配套政策,为均衡发展工作引领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三)多管齐下,合力助推。为提高教育均衡发展质量效率,我市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月例会制度、周通报制度和不定期督查制度,完善了投入保障措施,制定了责任追究办法,力求通过各职能部门的团结协作,积极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在此基础上,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之间、教育行政部门与所属学校之间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学校管理、教学质量、校园安全以及“全面改薄”、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等工作实行目标管理。
 
  二、高标准建设,综合施策助力办学条件均衡
(一)调布局、扩数量,绘就教育新版图。针对市区部分区域学校布局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市区东部、南部学校建设滞后、学位严重不足等问题,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按照“多建学校、快建学校、建好学校、办好学校”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扩充市区义务教育资源三年行动计划》,按照每年竣工一批、开工一批、再谋划一批的工作思路,推进中小学校建设。2016年,在“7·9”暴雨、环保限建等多种不利因素制约下,我市市区一批学校建成启用,新增学位6210个,其中,新乡市明德小学坚持质量与速度并重,经过1年的紧张施工,于9月1日如期开学,极大地缓解了东区学位不足的矛盾;高新区道清路小学开始招生,耿黄中心校已经建成。2017年,我市还将建成红旗区乔谢学校、卫滨区新丰小学、牧野区牧野社区小学、牧野区天福实验小学、凤泉区大块镇第一小学、高新区张八寨小学,开工建设新乡市渐德小学、新乡市种德小学、红旗区公村小学、高新区振中街小学、红旗区平原小学、卫滨区22中国际实验学校、卫滨区高村路学校、牧野区荣校东路学校、凤泉区站前路中学。我市还出台了《新乡市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五年规划》,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项目竣工42个,完成投资4.9亿元,建成校舍25.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2.8万个,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预计到2018年年底,全市将新建和改扩建学校71所,增加学位7.68万个,在市区建设4所6轨以上的标准化初中,12所6轨标准化小学,据实规划了一幅让人充满憧憬、满怀希冀的崭新蓝图。

 (二)优配置、提质量,力促建设标准化。我市以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为抓手,及时出台《新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攻坚计划》,大力推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5年12月,牧野区、红旗区、卫滨区所有学校全部达到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并分别以全省第一、第三、第十一名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均衡县验收。按照“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的要求,我市及时制定《新乡市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五年规划》等文件,积极推进“全面改薄”、校舍改造、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技术装备工程等多项建设,全面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努力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硬件支持。截至2016年年底,我市“全面改薄”设施设备类项目完成率为102%;校舍类项目开工率全省排名第四,竣工率排名第五,其中,2016年度校舍类项目竣工率为44%,超过省定竣工20%的目标;五年总规划竣工率为73%,超过省定竣工50%的目标。

2016年9月1日,明德小学举行开学典礼。

2016年8月31日,新区小学东校区(公村小学)举行挂牌仪式。
(三)抓品质、补短板,固本强基上台阶。为进一步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质量,我市先后投入大量资金,积极推进城区“班班通”、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多媒体设备项目、农村教学点教育教学资源全覆盖项目等建设,先后建成多媒体教室7293个,占全部教室的42%。市属学校共投入资金2670万元,改建塑胶运动场13.05万平方米;市区各区及市属学校共投入资金6494万元用于购置图书仪器设备、完善功能教室、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硬件建设差距不断缩小。
 
 三、高素质发展,建强队伍实现师资力量均衡
(一)长效性轮岗交流促共享。为实现校校都有“名校长”“名教师”,我市积极打破学校之间的藩篱,于2014年6月在全省率先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积极推动校长、教师从“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努力让城乡教师真正流动起来。目前,各县(市)、区全部建立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全市共交流校长448人,交流教师1932人。我市通过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师资队伍结构,促进了整体师资力量均衡,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级高度评价,实现了更高层次的教育公平。

(二)多层次业务培训促成长。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锻造过硬能力素质,我市积极落实中小学教师“国培”“省培”“市培”等各级培训计划,近年来,先后培训教师10万余人次;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技能大赛,上千名教师在省以上技能竞赛、优质课等比赛中获奖;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共培养省级名师和骨干教师532人;作为学分银行首批试点城市,积极探索试行学分银行,进一步完善教师学习培训体系,努力为广大教师成长成才开辟崭新路径;多措并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在新入职教师中评选“教坛新秀”,并在教师节大会上进行表彰,为青年教师搭建展示平台。

(三)常态化按需补进促均衡。为确保师资力量充足,我市每年都科学制定计划,面向社会招聘,及时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2013年以来,我市共面向社会招聘教师2854人,招聘特岗教师2819人,师资队伍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日趋合理。同时,我市坚持将新招聘教师主要补充到边远、薄弱学校,有效缓解了边远、薄弱学校教师不足问题,促进了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均衡。
 
  四、多举措推进,软硬并举狠抓教育管理均衡
(一)多元合作办学,水平整体提升。为抬升底部学校、缩小校际差距,推动学校全面进步、整体升级,我市于2013年首先在市区启动多元合作办学工作,市区15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参与,共组建55个合作体,对提高整体办学质量、缓解择校热起到明显效果。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探索“名校+弱校”“名校+民校”“名校+新校”的合作思路,创新形成“一校三区”“一区三校”“名校”托管“民校”“名校”建设“新校”等合作办学新模式,并适时将多元合作办学从市区向全市全面铺开,我市各县(市)、区489所学校结成247个合作体。2016年,多元合作办学进一步深化,各县(市)、区城区学校、乡镇中心校全部参与合作办学;市区东区新组建了明德小学东校区、明德小学西校区、新区小学东校区3所合作校,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新区小学东校区(公村小学)在上学期期末测评中取得了优异成绩,新区小学派去的4位老师业绩考核名列前茅,在群众当中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家长广泛赞誉。通过各合作校之间协同发展、合力建设,边远、薄弱校在教学、管理、招生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呈现出“重视质量、内涵发展、整体推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局面,奠定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的良好基础。

(二)名师引领带动,放大示范效应。我市充分利用名师群体这一宝贵资源,实现优秀师资的衍生、扩大。长期以来,不断加强特级教师管理,积极通过特级教师参与示范课、听评课,开展特级教师送教下乡、设立特级教师讲坛、与青年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组织名师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每年受益农村教师3000余人。每年选派近500名城镇优秀教师赴农村支教,帮助农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共同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坚持真抓严管,促进规范办学。我市坚持将规范办学作为体现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途径,始终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规范办学行为的规定,积极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划片、就近入学制度,坚决对违规招生等行为进行及时纠偏和严肃处理,从源头上控制了招生乱象,杜绝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乱收择校费,提升了教育形象。严格规范中小学招生秩序,着力控制市区热点中小学校招生规模和班额,努力为热点学校“减肥瘦身”,帮边远、薄弱学校“强身健体”。市区公办中小学基本消除了65人以上超大班额,小学、初中大班额分别比上年减少47%、50%,赢得社会各界和家长一致好评。
 
 五、创新性引领,改革驱动提升教育质量水平
(一)创新推行绿色评价体系。我市作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30个“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之一,研发制定了“新乡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将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生幸福水平、综合实践纳入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为科学评价学校教育质量提供了依据。同时,研制出中小学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工具等5个测评工具,组建了用于发布成果的云平台。为此,我市综合评价改革工作得到教育部专家组高度评价。

(二)创新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我市注重加大对基层、农村一线教师的奖励、激励力度,创新开展了“新乡年度教师”“守望田园最美教师”“杏坛耕耘最美教师”评选表彰活动。积极建立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生活补贴制度,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通过一系列综合举措,不断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

(三)创新优化学生德育工作。我市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青少年德育工作有效途径,一方面积极以地方教材编写、国学经典诵读、孝信雅行教育、地域文化寻根、校园品位创建和书香校园建设等六项工程为载体,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讲堂”系列活动,目前,全市教育系统各单位已全部完成首讲式和第二讲,第三讲正在陆续举行,全市共举办“大讲堂”2927场次,参与师生超过32万人次,让广大师生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此项活动将长期坚持、月月开讲,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把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落细,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全市广大师生员工当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发展恰如春潮涌,攀登正未有穷期。”新乡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不可否认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更何况,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相对的动态平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新乡教育工作将紧紧围绕市委“敢担当、转作风、争一流”要求,坚持“创一流、争第一,建设教育强市”目标,矢志不渝、动力不减、精力不散,努力多建学校、快建学校、建好学校、办好学校,推动全市教育事业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图片由市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易树功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