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为遗体(器官)捐献者建纪念苑

2015-03-30 18:07:05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我市将为遗体(器官)捐献者建纪念苑
 
  □记者崔敬平爱梅文/图
 
 核心提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将至,我市各类祭扫活动将逐渐进入高峰期。近年来,捐献遗体、器官成为我市的一些老年人的愿望,更有9名已实现捐献的志愿者成为我市奉献医学的崇高“先驱者”。他们安息在哪里?他们的家属又如何去祭奠和凭吊哀思?
 
  随着清明节的脚步临近,如何祭奠遗体捐献者成为捐献者家属和许多捐献遗体志愿者最为关心的事情。3月29日,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我市已确定了建立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纪念苑一事,目前,纪念苑的设计方案已完成。为突出“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营造人文氛围,纪念园包括广场、纪念碑、纪念台、造型石以及常青树等内容,捐献者的名字将刻在石碑上。
 
  2011年7月,市卫生学校接收了九旬老人焦占文的遗体,这是我市遗体捐献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市红十字会副会长马云告诉记者,焦占文家住坛后社区,曾经是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图书管理员。刚开始他的孩子反对,并不同意父亲捐献遗体。但看到父亲为医学教育和研究贡献自己最后一分力量的强烈愿望,孝顺的子女帮他完成了遗愿。
 
  2013年5月,69岁的曹铁树老人实现了遗体捐献。早年为照顾生病的母亲,曹铁树老人花光了积蓄,居无定所甚至流浪街头,一生未娶。但喜欢读书看报的他产生了捐献遗体的愿望。曹铁树去世后,由于捐献及时,他的眼角膜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遗体供医学研究。
 
  “大概在2003年前后,我们开始将遗体捐献的相关内容加入到每次的活动中,还专门印制了宣传单,宣传这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马云说,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市渐渐有人捐献遗体。
 
  记者从市红十字会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市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108例,实现捐献的有9例;登记角膜捐献志愿者有26例,实现捐献8例;登记器官捐献志愿者11例,实现捐献的有8例。
 
  马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很多人是认同遗体捐献的,但不少人因为受入土为安等方面的传统思想影响,不愿意将家人的遗体捐献出去。“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一半以上的都是老人同意捐献,而等到其‘百年’之后,有的子女不愿意捐献。”
 
  据了解,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已经出台了有关遗体捐献的条例,目前我省红十字会正在着手起草中。马云表示,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即便没有明文规定的政策,市红十字会在接受捐献后,都会积极对家属进行慰问,对贫困的家庭进行人道主义救助。
 
  家属渴望心灵慰藉
 
  呼吁设立纪念林
 
  今年81岁的市民边振洲,早在11年前就和老伴儿签下了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这11年中,他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周围的亲属、朋友,将这一崇高的行为传递开来。2013年,边振洲的老伴儿罹患喷门癌去世,儿女们遵照老人的遗愿举行了简单的告别仪式后,将老人的遗体捐献给市卫生学校,供医学教学、研究使用。
 
  两年来,每逢清明节,边振洲和子女只能在老伴儿的遗像前进行祭拜,以寄托哀思。“中国人都讲究入土为安,遗体捐赠者作为无名英雄应该得到尊重,至少给家属一个心灵慰藉。”边振洲希望我市能够尽快设立遗体捐献者纪念苑,能够将捐献者的名字刻上石碑,为捐献者家属创造一个可以凭吊哀思的地方。同时,他建议能够借鉴其他省市建立捐献者陵园的先进经验,维护捐献者的尊严。
 
  目前,遗体捐献正在渐渐地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来进行遗体捐献登记的人多了起来。每逢清明节快来临的时候,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总会比以往忙碌,一些已实现过遗体捐献的家属会咨询何时建纪念苑的事。而相关部门为了让这一崇高行为更加人性化努力着。
 
  医学研究前默哀表达尊重
 
  “无语老师”依然稀缺
 
  按照相关程序,捐献人遗体被接收后,就已经完成了捐献流程。接下来,遗体将由接收单位用于科研或教学。3月28日,记者从我市遗体接收站市卫生学校了解到,从2013年下半年至今,该校已接收6例捐献者遗体。
 
  据该校解剖教研室主任陈实介绍,“无语老师”是学生对解剖教学用遗体的尊称,学生们非常尊重这些遗体捐献者。在解剖捐献者遗体前,学生们会全部穿上白大褂,进行简短而庄严的仪式,向着解剖台内的“老师”三鞠躬、默哀,轻拿轻放以表达尊重。
 
  有遗体捐献者去世后,市卫生学校接到市红十字会通知,就会前去接回遗体,但不是马上用于教学。首先,他们会对遗体进行认真地清洗、固定、防腐处理,之后才能用于解剖教学和医学标本制作。“在我校接收的6例捐赠者遗体中,每一位的家属都十分支持和配合,崇高的精神令人感动。”陈实说。
 
  解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而陈实深知遗体捐献的重要意义。“尽管我市遗体捐献量走在全省前列,但遗体依旧稀缺。”陈实说。
 
  纪念苑正在积极运作中
 
  部分资金需社会爱心人士支持
 
  据了解,省红十字会在郑州福寿园为遗体、器官捐献者建立的河南省红十字纪念苑已有数年,我市19名遗体捐献者和器官(角膜)捐献者的名字就刻在该纪念苑里。市红十字会将在清明节前带领新乡部分遗体捐献志愿者和已实现捐献的家属前去参观和缅怀。此外,焦作市遗体捐献者纪念苑已于2011年建成。
 
  马云告诉记者,在他们举办的一次共话遗体捐献座谈会上,遗体捐献者的家属提到能否在本地设立祭奠亲人场所的问题。市红十字会通过与市民政局福泰人文纪念园协商,对方就建立新乡市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纪念苑一事,愿意提供地方,并表示在纪念苑建成后,会将其设立为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宣传捐献者无私奉献的精神。市红十字会也初步设计出了纪念苑的方案。
 
  马云说,为突出“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营造人文氛围,他们后来对纪念苑的设计进一步作了改动,确定后包括广场、纪念碑、纪念台、造型石以及长青树等内容,捐献者的名字会刻在石碑上。马云说,该纪念苑预计需要40万元,市红十字会已经上报市政府,一方面向财政申请一部分资金,一方面向社会筹集一部分。“希望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共同推进遗体捐献这项公益事业。”马云说。
 
责任编辑:焦耀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