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粥屋 爱心释放的地方
原来一个人的爱心粥屋,如今已经变成志愿者的聚集地
记者 张延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说: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
开办卫辉市免费爱心粥屋的史春荣就是这样的人,她在帮助环卫工人解决早餐问题的同时,一群志愿者又来到她的爱心粥屋,帮助她将爱心事业做得更大。
每天早餐保证四菜一粥
8月12日晚上6时左右,史春荣一个人在爱心粥屋的厨房忙活着。下午,有好心市民送来两捆青菜,史春荣准备将青菜用热水汆一下,第二天就可以直接调着吃。提前准备第二天的菜,已经成为史春荣每天必干的工作。“如果不提前准备,第二天就保证不了四个菜了。”史春荣说,用热水汆的是空心菜和土豆丝,明天还有炒辣椒和小白菜两个热菜。“咱不能光让环卫工人吃得饱,咱还得让他们吃得好!”史春荣说。
准备工作做完后,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史春荣将室内的地面清扫一遍后,又环视一遍室内,确认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这才拖着疲劳的身体骑车回家。
8月13日早上4时整,史春荣从家里出来,骑上自行车消失在胡同漆黑的尽头。为了保证环卫工人能在6时30分吃上早饭,她只能早上3点多起床,4点左右准时出门。
自从开办了免费爱心粥屋后,史春荣再也没有睡过一次安稳觉。尽管她每天晚上9时准时休息,但因为害怕睡过头,她经常在夜里惊醒,一晚上惊醒两三次对她来说,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家距离粥屋很近,骑车只需要五六分钟。开门后,史春荣就进入了忙碌状态。厨房的面积不算大,锅碗瓢盆一应俱全,一个硕大的电饭煲和一个蒸馍锅显得格外抢眼。史春荣边给两个大锅倒水边说,每天要用这两个大锅熬四锅粥,这样才够近百名环卫工人和一些困难群众吃饭。“今天熬两锅大米粥和两锅小米粥,米和菜都是爱心人士送的,我很感谢他们。”史春荣说,听说她开办了一个爱心粥屋,几乎每天都有爱心人士前来捐米、捐菜、捐钱,甚至还有热心人士捐了一台冰箱和一台消毒柜。
在史春荣看来,她所做的这些事情是她力所能及的份内的事情,她不希望被别人感恩戴德,但她却始终记着别人的好。凡来捐款捐物的好心人,她总是要求他们一定留下姓名,然后他将这些好人捐出的物和款写到红纸上,张贴在店铺大门外。
卫辉市车友队捐大米3袋;公安民警捐食用油一桶;赵培琴全家捐款1000元;侯永峰捐款1000元……两张红纸记录着好心人满满的爱心。“与其说爱心粥屋是我开的,不如说是全体好心人大爱的结晶!”史春荣感动地说。
每天志愿者如约而至
“来,让我来吧!”5时10分,68岁的志愿者常荣全来到店里,看到米粥已经熬好,赶快洗了一下手,将蒸馍锅一下端起来,倒进不锈钢饭桶里。“慢一点,别烫着你!”史春荣在一旁提醒。
5时25分,志愿者李鹏飞来到店里。看到辣椒还没有择,马上找来塑料筐开始择菜。
5时30分,夫妻志愿者李志昆和妻子袁培新来到店里。
5时40分,既是房东又是志愿者的赵培琴来到店里。她今年63岁,是一名从业30多年的老教师,听说同是教师的史春荣要开办免费粥屋,她二话没说当即表示“免房租一年”,这意味着,她一年损失了近3万元的收入。对此,她淡淡一笑,说:“用我的房做爱心的事,我求之不得,还说啥钱呢!”
5时45分,一辆面包车停在爱心粥屋前面,一个小伙子从车上提出4大袋260个馒头,放到店里后,小伙转身就走。“不要钱吗?”记者质疑。史春荣说,这是卫辉一家面粉厂捐的馒头,每天二百多个馒头,一分钱不要。
5时55分,饭菜全部做好。志愿者们用了20分钟,将桌椅板凳全部摆到店外,每个桌上摆上4个菜,4双筷子,4碗米粥,8个馒头。现场还准备了一个洗手盆和两条毛巾。
此时,又来了几名志愿者,他们是,河南师范大学学生冯雪茹,首都体育学院学生张雅茹,山东工商学院学生刘永青,海河大学学生王乙如,还有双胞胎兄妹,年仅12岁的张瑛芝、张瑛玻以及他们的妈妈崔新华。爱心不断汇聚,当日早上共来了15名爱心志愿者。
在这些志愿者当中,有的是下岗工人,有的没有工作、没有固定收入,但是他们都有一颗滚烫的爱心。今年48岁的志愿者原守红,家在农村,生活困难,但她知道爱心粥屋后,每天从家里骑车半个小时来到爱心粥屋,洗碗、擦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史春荣心疼地劝她:“你自己还困难着呢,还想着帮助别人,你偶尔来一次就可以了。”原守红说,帮助别人,让我觉得活得有价值。
每天环卫工尽情享用早餐
6时25分,3名环卫工人来到餐桌前,几乎看不到任何扭捏和不好意思,一名上年纪、门牙全部掉光的环卫工人,端起碗深吸了一口米粥,然后闭上眼睛仔细品了一下,“还是小米粥香啊!”他对同桌的环卫工人说。清新的空气,吃早餐的环卫工人,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
6时40分,所有的饭桌全部坐满环卫工人,橙色的马甲在路边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穿梭在其中,既美丽又让人心暖。几乎每天都有过路的群众询问:“这是干啥的?”当听说是免费爱心粥屋后,都会由衷地说:“中,这社会还是好人多!”
吃饭的人越来越多,让史春荣也感到了压力。目前店里只有史春荣一个人是固定的人员,两个大锅要分两次才能做出近百人的粥饭,如果再添置饭桌,两个大锅根本做不出更多的粥饭,所以下一步她希望能找两个固定的工作人员,让爱心粥屋能容下更多的需要帮助的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