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英模故事会:当代愚公张荣锁

2014-01-20 09:51: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当代愚公张荣锁

记者 李辉 通讯员 王广华

  张荣锁1993年担任回龙村党总支书记,至今已经整整20年了。他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被评为2002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全国“双百人物”,并当选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回龙村地处太行山深处。当年全村960口人散居在17个自然村。张荣锁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关掉了自己的工厂,拿出百万元的存款,带领群众,苦战8年,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和1000多米长的“S”形隧道,被誉为“当代愚公”。村里先后成立旅游公司、种植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建起了山区一流的小学、养老院、文化大院、卫生所和新型农村社区,160余户村民实现了搬迁,人均收入达1.1万余元。
  人们无不把张荣锁与那条雕凿在太行绝壁上的8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和1000多米长的“S”型隧道联系起来。这位扎根太行深山的汉子,有着刚毅的性格。他用自己执着的坚守和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他的带领下,回龙村已成为“全国文明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小学就在家门口,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彻底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农村敬老院、文化大院、文化广场和排排别墅、楼房互为映衬,幸福和谐的新社区在群山环绕中更加充满诗意。
暖心房
  至今提起2010年8月18日那个惊魂夜,回龙社区居民王红梅的双腿仍会打战。
  那晚,暴雨倾盆而下,一会儿工夫平地积水已经没膝。王红梅一家当时还住在“老君庵”的几间石屋内。山洪裹挟着泥沙、树枝和乱石,带着吼声,如一群受惊的野马冲撞着房基。丈夫赵清学正在疏通淤泥,山体滑坡形成的泥石流瞬间压倒了家里的院墙。
  “快跑!”眼看灾难压顶,赵清学大喊一声,趔趄着冲进屋内迅速背起了母亲。王红梅也赶紧一手抱起9岁的女儿,一手拉起儿子挣扎着跑出屋外。当他们回头再望时,山洪已经从后窗灌满了整个屋子。
  张荣锁的心里挂念着山里的群众,冒着倾盆大雨往山上赶。洪水阻断了上山的道路,他就弃车徒步、手脚并用,迎着怒吼的山洪艰难地向山上爬行。见到山上的群众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张荣锁舒了口气。当他得知王红梅家的情况后,当即把自己的新房腾出来,让他们全家安身居住。
  搬进“暖心房”,想起处处为民的好书记,王红梅又一次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道德墙
  在回龙村的文化广场一侧,醒目地矗立着一面先进人物形象的展示墙。村里的“明星”一个个光彩照人。
  “感动中国”的张荣锁,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想得最多的是凝聚村里党员群众奔小康、促和谐的正能量。为此,村里开始评选“感动回龙”的先进人物和道德模范,从党员群众中选出后,颁发证书,并在展示墙上悬挂一年时间。
  在道德墙上,里面有一位“孝敬老人模范”的事迹很典型。她叫党玉萍,26岁,为尽孝心,她把娘家90多岁的奶奶接到家里,一日三餐,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一次奶奶摔倒骨折,她在医院照料奶奶康复痊愈,自己却累到了,但从没向父辈们发过牢骚。她说:“不管怎样,条件好了,人们都要孝敬老人,我照顾奶奶也是应该的。”
追悼会
  “张连英老人早年在咱们回龙村的建设中,像老黄牛一样勤劳,是个好人。”2013年的岁末,回龙社区82岁的老人张连英病逝,在社区为老人开的追悼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共同缅怀追忆着故去的老人。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回龙村经济发展了,张荣锁想得最多的是,要让村民往正路上走,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  在张荣锁的带领下专门成立了老年协会,全村1088人,不管哪家老人生病,村里的老年协会都要慰问,对困难家庭给予资金帮扶,解决实际问题。
  在村老年协会为老人召开的简朴追悼会上,大家共同追忆老人一生做过的好事,通过讨论他的优点和所做的好事,自我反省,无形中增添沉甸甸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通过这种形式,使原来分散在回龙17个自然村搬迁、集中来居住的村民,心相通了、情更浓了,都感觉住在一个大家庭里,很幸福、很快乐、很和谐。
连心锁
  张荣锁的办公室经常是锁着的,村里无论建学校还是盖养老院,无论是工地施工还是建养殖场,闲不住的张荣锁都把村里的事情当成大事来管。小到种花的花坛和葡萄垂蔓的曲廊,大到景区的远景规划和新农村社区建设,张荣锁都爱拿出当年修路时“啃骨头”的劲头,开动脑筋,俨然成了回龙村的“设计师”。
群众说:“荣锁的心,从来没锁过。”
  张荣锁,面对太行雾“锁”不迷路,因为有信念的荣光在护航;张荣锁,面对命运的铁锁不畏惧,用群众路线的“钥匙”为百姓打开一扇希望之门。他的确是大爱的“连心锁”,淡泊荣誉,心系群众;“锁”定太行,壮志弥坚!
责任编辑: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