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引擎 提速新动力——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5年回眸

2013-12-09 10:21:38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记者 董文胜

  核心提示:如果把新乡经济发展比成一列满载的列车,那么在追赶跨越的道路上,产业集聚区就是列车的强力新引擎。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已成为全市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成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和改革创新的示范区。随着产业集聚区集群效应的进一步放大,幸福新乡实现加快中原经济区强市建设并率先崛起的梦想之路将越走越坚实!遍布牧野大地的27个产业集聚区,好像是27个支点,在撬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助推新乡经济发展的列车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加速前进。
 
  2009年以来,我市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和促进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四集一转”科学发展内涵,努力打造现代产业、现代城镇、自主创新“三大体系”的载体,重点推进27家产业集聚区(含专业园区,下同)中的13家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近5年来,我市27家产业集聚区累计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近600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5亿元,集聚区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由2009年的42.5%提高到2013年62%(前3季度),年度投资增速比全市增速高5个百分点至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077亿元,集聚区规模工业总量占全市工业比重由2009年的55.3%提高到2013年80.6%(前8个月),年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比全市高4个百分点至10个百分点;集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60家(占全市的65.6%),比2009年净增加1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吸纳从业人员33万人,比2009年净增加9.3万人;培育了5家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集聚区和2家国家级开发区。在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带动下,全市生产总值由2009年的全省第10位提升到2012年的第5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总量由2009年的全省第5位上升至2012年的第3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晋位升级态势明显。
 
政策体系初步建立
 
  为激发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的内生动力,在推进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四规合一”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的意见》、《关于明确新乡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的通知》、《关于完善产业集聚区、专业园区晋位升级政策措施》、《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功能集合构建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意见》等10余个文件,并正在研究制定《新乡市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意见》,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进一步突出了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要性。
 
  我市还将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主战场之一,激发了各级干部干事创业、奋发向上的积极性。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为发挥对外开放主平台作用,我市全面推进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2010年基础设施大会战活动,大大提升了产业集聚区的综合承载与服务能力。截至2013年9月,27家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530亿元,建成标准厂房300万平方米,建成道路总长度达到1700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产业集聚区基本实现了主干路网全覆盖和污水的集中治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商贸物流平台、综合服务中心等功能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国家电池质量检测中心、新乡电池研究院、新乡干细胞中心等一批公共平台建成使用,新乡海关、新乡商检、新乡陆港等口岸建设全面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产业的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近几年,我市强力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中航高科技产业园、中兵科技通信工业园、中电科电波科技城等10家央企产业园全面开工建设;杭州娃哈哈、广州立白在我市建成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百威英博、北新建材、上海宝钢等500强企业布局新乡;与三一重工、上海振华、福建汽车等龙头企业合作深入推进。
 
  与此同时,我市培育出了长垣县起重机械、延津县食品白酒、高新区生物医药、新乡县振动机械、辉县市汽车零部件、牧野区动力电池、原阳县家具等特色产业集群。纺织、造纸、建材、食品等传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初步建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生物医药基地、动力电池基地、汽车零部件基地,并成功争创新乡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乡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长垣起重机械产业基地等。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
 
         我市发挥高校数量较多、科技资源相对富集的优势,大力实施产学研结合工程,逐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机构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研发体系;形成和壮大了金龙集团、新飞集团、白鹭集团、华兰生物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我市拥有各类研发中心475家(其中国家级28家、省级143家),初步形成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连续8年申报专利破千件(2012年达到2651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20%。华兰生物流感疫苗、中科科技锂电池隔膜等多项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我市组建了全省新型电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车电分离、换电为主”的电动车新乡模式获得业界认可并进入国家公告管理。制冷铜管、黏胶纤维、汽车空调、公路养护机械、轴承装备等60多个产品在国内同行业排名前5位,华兰生物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授予的“高技术产业化十年成就奖”。
 
  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国家新乡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验收;被确定为首批“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
 
产城互动融合发展
 
  各县(市)、区统筹推进集聚区建设、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将部分新城区开发、老城区改造收益资金用于产业集聚区建设,在产业集聚区和城区接合部规划建设一批医疗、教育、娱乐、休闲以及职工居住等服务产业发展的综合配套区。同时,各县(市)、区统筹推进集聚区村庄搬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市13家产业集聚区下辖193个村庄(含平原新区75个),占地面积约8.7万亩,目前已启动63个村庄的搬迁,预计全部搬迁完成后可节约土地4万余亩。同步落实就业、户籍、社保、医疗、房产等配套政策,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将符合条件的人员转化为城市居民,引导人口向城镇、新型社区转移,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加大城区企业搬迁力度,5年来累计搬迁企业近百家,腾退城市发展空间6300余亩,明显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
 
  合理的产业布局、合理的就业结构以及合理的人口分布初步形成。
 
竞相发展渐入佳境
 
  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初显,以产业集聚区论英雄的发展氛围初步形成。新乡高新区、新乡工业园区成功争创为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全省第3个拥有两个国家级园区的地市;长垣集聚区成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在省委、省政府组织的6次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我市5次获得片区第1名;新乡高新区、新乡经开区、长垣集聚区、电源集聚区、延津集聚区等5家集聚区多次获得省“十强、十快、十先进”荣誉称号。新乡高新区的新兴产业、新乡经开区的招大引强、长垣集聚区的战略重组、原阳集聚区的集群招商等创新做法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各县(市)、区按照省、市要求,集中资源、集中力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产业集群招商、发展环境优化和功能集合构建等重点工作,从根本上扭转了过去分散布局、单兵作战、资源浪费的发展局面,初步形成了错位发展、竞相发展、协调发展的格局。
 
  产业集聚区,正为新乡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增添更加澎湃的新动力!
责任编辑:

关于 经济 引擎 提速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