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不文明斑马线成摆设
记者 杜家俊 翟京元
在马路上,当车辆呼啸而过,行人在车流中是孤独和危险的。而在众多交通事故中,和车辆速度过快及不遵守交通规则有着直接关系,今天,我们就从斑马线说起。
现场:车辆鸣笛通过斑马线
10月22日,记者在我市多条路段的斑马线观察后发现,行人在通过道路上的斑马线时,一般都是主动避让机动车,而大多数机动车在通过斑马线时却并未减速,我行我素的态度让过往行人战战兢兢。
当天上午10时许,平原路东段牧野广场南侧的斑马线上,不少老年人从此通过。在记者观察的3分钟时间里,大约有80余辆机动车通过斑马线,其中只有十余辆减速慢行,大多数车辆在到达斑马线前并未进行减速,甚至有个别车辆鸣笛加速通过斑马线,过往的行人无不流露出紧张的神情。
10时37分,市民张大妈和几位老年人准备过马路,但他们身前身后的车辆都没有减速的迹象,一辆辆呼啸而过。张大妈一行人只好“毕恭毕敬”地等车辆通过后,才小心翼翼地通过了马路,全程耗时两三分钟。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牌坊街口的一处斑马线。这里的情况更为复杂,行人和车辆交杂在一起,行人更是见缝插针,在过往车辆中穿行。在这里过斑马线也需要拼胆量,大胆些的行人壮着胆子往前走,谨慎些的只能等全部车辆通过以后,才小跑几步赶快通过马路。记者注意到,只有当马路中间聚集了相当数量的行人,留下的道路实在过不去车辆时,车辆才会被迫停下来。
行人:这里从来都是人等车
“从来都是人等车,哪有车等人的事?”刚刚在牧野广场遛弯回来的市民王大爷,花了2分钟才通过了五六十米宽的马路。
王大爷说,他平时就很注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从来都走斑马线,因为这样心里踏实。但是,走斑马线过马路也并没有让他有多少安全感。他从没遇到过司机在斑马线前停车等候行人先通过这样的好事,遇到的多是车辆经过时不减速,或是个别司机鸣笛加速通过,这让他心里感觉很紧张。
深有体会的还有市民杨老先生。杨老先生今年80岁了,腿脚不是很灵便,每次过马路都要花上三四分钟的时间,尤其目睹了几场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事故后,杨老先生更加胆战心惊。“车开得太猛了,我希望司机能自觉一些,把车开得慢点儿。”杨老先生说。
在牌坊街附近的修车师傅坦言,他很少看到车辆在通过斑马线的时候减速,一般都是行人等车辆通过后才通行。有时候赶上了上下班高峰期,行人需要花费五六分钟才能通过马路。
“我觉得安个减速带或者交通警示灯,情况可能会好一些,不过主要还得靠司机自觉才行。”这名修车师傅说。
司机:主要是从众心理在作祟
对于驾车时经过斑马线的不文明行为,司机们是什么心理呢?本报分别对不同驾龄,不同行业的司机进行了采访。
刘师傅有20多年的驾龄,他开过单位的公车,现在开出租车。他说,开车习惯也和职业有关,拿出租车来说,大家都是抢时间、抢乘客,虽然在通过斑马线时提醒自己要注意,但一看人少或跟在别的车辆后面,也就只是“心里一闪念”,脚下的油门并不会松。
住在东区的张先生开的是私家车,他感觉在路上开车也是在较劲,有的行人明明看着车过来了,还要硬往前挤,这给人一种“挑衅”感觉,他也就不减速,看谁先通过。另外,许多人不走斑马线,开车需要时时提防路边是不是有人和车辆突然冲出来,心理高度紧张之下,开车时也就显得急躁些。
对于新手来说,他们的文明驾驶行为反而会带来危险。张女士的驾龄不足两年,开车上路,她都要一停二看三观察。拿通过斑马线来说,当她有意识地减速或刹车时,后面就会响起尖厉的喇叭声,这让她的心理会更加紧张,不知道怎样做才对。
当日上午11时,记者驾车通过平原路牌坊街口斑马线时,等待穿过马路的人们只留出一个快车道的空间,记者刹车减速,让行人先行,结果,后面一阵猛按喇叭,一辆越野车也跟随着紧急刹车,张女士所说的危险也正是这个情况。
采访中,大多数司机会认为过斑马线不文明是一种从众行为,虽然知道在斑马线上出现交通事故应担大部分责任,但都觉得意外不会出现在自己身上。
还原斑马线的功能
斑马线在交通安全法当中的专用名称是“人行横道”。顾名思义,就是供行人通行的横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斑马线是行人有绝对通行优先权的道路,斑马线不仅是行人的生命“安全线”,更是法律的“警戒线”。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驾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行人,司机要被处罚50元,记3分。如果现场有执勤人员发现车辆过斑马线时不减速慢行、礼让行人,会当场进行处罚。不过根据了解,目前,我市还鲜有因没在斑马线前减速而受到处罚的司机或车辆。
东街派出所交巡防大队民警高鸿霖坦言,在斑马线上发生事故,主要是司机没有在斑马线礼让行人的意识和习惯。他也提醒广大司机,驾车途经斑马线一定要礼让行人,不要争道抢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尤其在没有信号灯或者高科技电子警察设备的斑马线上,更多的还是要靠司机的自觉。”高鸿霖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