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评论)

2012-12-22 10:43:3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努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结合新乡实际,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之二
本报评论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十八大报告还特别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党的十八大报告通篇体现着党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指引我们在推进科学发展进程中始终不忘人民重托、永远为人民谋幸福。
  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我市不断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幸福感指数提升工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切实把促进就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群众生活满意度、安全感、和谐度。以统筹城乡就业和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为抓手,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抓好就业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坚持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推进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加快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着力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目前,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到10.2平方米、燃气普及率已达到97.5%以上、集中供热覆盖面积已达到3/4。落实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深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支持高等教育发展,推动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科研转化等方面与地方紧密合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和卫生保健制度。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重点区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面启动,7万农户搬迁入住。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医药卫生、教育体制等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城镇化率达到42.76%,高出全省3.2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建成区面积由97平方公里增加到136平方公里。工业产值占全市的73%。平原新区基础设施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县域经济不断壮大,主导产业更加突出。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市区和县城建成区面积由171平方公里增加到243平方公里,主城区到“三区五城”的8条快速路全部通车;中心城区功能日益完善,平原博物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市民服务中心、商会大厦、文化艺术中心等一大批标志性建筑相继或即将落成;市区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成效显著,承载功能持续提升;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宜居城市等称号。
  高度重视群众利益,加大民生投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几年时间,我市直接用于民生的财政资金达200多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0%以上。我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全区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省率先提出消除零就业家庭并实施动态管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解决了3.4万户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和10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2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80万中小学生全面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实现应入尽入、同城同待遇,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
  在党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新乡的未来将更加美好。城市形象将大幅提升,市容市貌将更加美丽,农村面貌必将愈来愈新愈美,人民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社会就业较为充分,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会得到根本解决,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人民群众定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责任编辑:

关于 努力 改善 民生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