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药会 600年风雨如烟 (1)

2012-02-03 09:31:5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代娟)车水马龙的街市从百泉村一直延伸到苏门山脚下,大大小小的船只顺卫河航行,运来了大江南北的药材,一声高过一声的叫卖声响彻整个百泉村……600多年前,坐落在共城大地上的百泉村,上...

    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代娟)车水马龙的街市从百泉村一直延伸到苏门山脚下,大大小小的船只顺卫河航行,运来了大江南北的药材,一声高过一声的叫卖声响彻整个百泉村……600多年前,坐落在共城大地上的百泉村,上演着中药交易大戏。


    历史文化悠久


    位于豫西北太行山地区的辉县市,海拔1700多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中药材资源丰富,主产山楂、柴胡、连翘、丹参及珍稀药材黄雪莲、红豆杉等中药材1017种,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晋书》载,嵇康、王烈曾在太行山及苏门山采药,炼制修养性命之药。


    传承600余年的百泉药会起源于隋大业四年卫源庙的祭祀活动,因祭祀在卫水之源的卫源庙举行,最初名为卫源庙庙会。唐高宗年间(650年—683年),庙会更为兴盛,固定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随着药材交易的加入,药材互贸成为卫源庙会上的一项重要内容。明洪武八年(1375年),庙会得到了官方的大力支持,药材交易演变成百泉庙会的主角,庙会正式演变成“百泉药会”。


    此后每年4月,全国药商云集百泉,共参此会。“四月初一起,初十止,四方辐辏、商贾云集,南北药材具备。”读清道光十五年《辉县志》的记载,可窥当年繁华之一斑。那时候,药材店铺以百泉村为中心,北到苏门山麓,西到百泉湖畔,南过马家桥,场面非常壮观。


    每年药会期间,都要在药王庙前举办声势浩大的祭神活动,辉县市及周围地区参加的彩会会班最多时达到67班。其中,百泉药王庙会上的祭祀活动颇具特色,有“观羊”和“送帖”等独特习俗,有“放水鸭”和“送河灯”等地方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届时,吴桥马戏、濮阳杂技、吹糖人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个又一个传统民间文艺表演团体纷纷来此献艺,药会也变成了民间文化的展示场所。因此,作为全国中药集散地,在物资交流的同时,还承载了周围地区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历经兴衰沉浮


    在百泉湖畔的卫源庙内,有一通写于乾隆四十三年四月的碑刻:“百泉药会始于隋朝洪武八年……”清晰地记载着百泉药会的历史。


    传承数百年的百泉药会历经着风雨,盛衰更迭。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百泉药会与河北安国、江西樟树一同成为全国三大药交会,百泉药会位居三大药会之首,有“春暖花开到百泉,不到百泉药不全”之美誉。


    经过数百年发展,1932年至1936年,百泉药会到了鼎盛时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药交会被迫停办12年,至新中国成立才恢复。


    1950年至1967年间,百泉药会形成特色专业分区。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百泉药交会被视作“四旧”停办。


    1980年,辉县县委、县政府重新启动百泉药交会。   1990年,为规范药材交易场所,辉县市投资修建了百泉药都。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