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新乡网讯(记者 赵新颜)冯玉祥将军曾两次驻军新乡,虽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留下几多遗迹,但留给后人的影像资料却极少。新乡籍著名诗人冯杰为冯玉祥将军旧照题诗一首:“泉冷自知泉水暖,苍苔渡瓦过人颜...
冯玉祥虽然身居高位,却毫无官架子。他衣着朴素,省吃俭用,乐善好施。在军饷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拿出一部分钱来济困扶贫。
1928年的农历腊月28夜晚,冯玉祥冒雪到新乡车站附近野地的草庵中救济贫苦人。他先到一姓徐的人家,当得知此人带着病妻幼子,逃荒要饭来到新乡,靠捡粪和脱泥坯为生时,立即给了他20元大洋。
他驻军百泉时还亲自帮助老农割麦,在当地传为佳话。据说,夏日的一个中午,农民刘凤梧夫妻带着孩子在苏门山下割麦,天热人累,3人汗流浃背。这时,冯玉祥开会归来,见老人十分辛苦,就带着随从帮忙。刘凤梧慌得拱着双手给他们作揖,说:“冯大帅,各位长官,这可使不得呀。”冯玉祥说:“一麦抵三秋,姑娘媳妇也下楼。我们都是男子大汉,又不是姑娘媳妇,为什么不能帮你收麦呢?我们吃的、穿的、用的,可都是你们的血汗啊。”
兴办公益
1928年,他在道清铁路附近居住时,看见房前养着不少花草,便带领士兵将院外的大坑填平,把院里的花草移植到院外,辟为花园。花园修成后,他在花园中建立了一个图书馆,名为“中山图书馆”,这是新乡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后来,他置办木马、双杠等运动器具,供平民锻炼。现在,在道清花园旧址处,仍保留着昔日的遗迹。
1928年冬,冯玉祥看到百泉湖湖心无亭,当即拿出800块银元,在湖中心修了座六角亭子,取名“湖心亭”。亭中竖立一通“革命纪念碑”,正面刻着孙中山遗嘱,柱子上刻写“五权宪法”。
冯玉祥以爱兵著称。他要求长官“待士兵如弟子”,与士兵“同甘苦,共患难”,做到“生有教养,死得其所”。1927年至1928年,为纪念阵亡将士,他在金家营北购地300亩建墓立碑,并修了一座牌坊式的砖砌大门,他亲自书写了如下对联:“舍生取义功莫大焉,买山卖骨理亦宜之”,横批是“重于泰山”。
“七·七事变”后,冯玉祥调任第六战区司令官,1937年9月,他再次率部驻新,驻扎在新乡东高村。
共产党副官张公干
2003年4月15日,《解放军报》刊发了一则消息:“河南省军区新乡军分区原司令员张公干同志(正军职),因病于2003年2月9日在新乡逝世,享年95岁。张公干1908年6月出生,1931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冯玉祥将军随从副官、秘书、营长、团长、军部副官长等职。1947年9月,张公干率国民党第356团官兵起义,先后担任某师师长、冀鲁豫军分区四分区司令员等职。”
张公干和冯玉祥的交往颇有传奇色彩。1928年春,张公干听说冯玉祥的西北军纪律严明,就动员十几名同学一同投奔驻扎在开封的西北军军校。在那里,他成了一名出色的军官。不久,张公干奉命到陕西凤翔县招兵,路过马嵬坡时,他给同伴讲起唐明皇的故事,一名身材魁梧的长官也有滋有味地听着。长官看张公干精明能干,相貌堂堂,就和他聊了起来。长官拍了拍张公干的肩膀说:“当军人就要当一名好军人。”并记下了张公干的名字,这长官就是冯玉祥。凤翔相遇不久,张公干被抽调到西安,培训后分到冯玉祥身边当随从副官。
1939年9月,冯玉祥在重庆与周恩来会面时,冯直言不讳地问:“我身边的工作人员中有没有共产党员?”周恩来说:“您的随从参谋周茂藩、赵力钧,副官张公干都是共产党员。”冯玉祥听后十分高兴:“知道他们是共产党员后,使用起来就更方便了,要他们发挥共产党人应有的作用。”
1948年,冯玉祥和幼女不幸遇难,张公干闻讯悲恸欲绝。冯玉祥遇难一周年之际,北京举行追悼大会,张公干在冯玉祥遗像前长跪不起。
冯玉祥追求进真理,反对帝制,坚持抗日,功绩卓著,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给予他极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