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己”方铜鼎

2011-05-27 10:16:20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市博物馆藏有一件“父己”方铜鼎。此铜鼎身呈长方形,高21.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4.5厘米,重2670克。直口,折唇,方形球耳移侈,柱足。颈部饰...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市博物馆藏有一件“父己”方铜鼎。此铜鼎身呈长方形,高21.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4.5厘米,重2670克。直口,折唇,方形球耳移侈,柱足。颈部饰鸟纹,间饰扉棱,腹饰乳钉纹和勾连云纹,器身四角有扉棱,足上部饰饕餮纹。1950年于安阳郊区出土,1958年8月入藏市博物馆。该鼎不仅周身装饰考究,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内壁一侧铸有“父己”二字铭文,充分显示出商代青铜铸造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


    鼎历来被视为祭祀天地和祖先的神器,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的色彩。


    我国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很多青铜器在当时的宗庙中作祭祀用器,或者作朝会歃(音霎)盟(古代结盟时的一种仪式)时的礼仪用具,也有一些是奴隶主贵族嫁女儿时的媵(音硬)器(随嫁品),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墓葬中的随葬品。那么方鼎和圆鼎又有什么区别呢?应该说,方鼎和圆鼎一样,都有“明尊卑,别上下”的功能。不过在一般情况下,圆鼎多用于烹煮肉食和宴飨等,而方鼎则更多地出现在王室和贵族的祭祀典礼中,大多用于祭祀女性祖先,是商王或大贵族的重器。
这件纹饰清晰、庄重浑厚的“父己”方铜鼎,腹饰的乳钉纹和勾连云纹都是鼎中常用的纹饰,而足上部的饕餮纹则较为奇特,那么饕餮纹又作何解释呢?


    饕餮纹的特征是双目凝视,巨口獠牙,额上有对立耳或大犄角,并有一对锋利的爪子,不伦不类,阴森可怖。用作纹饰时,有的是直接表现其头部,有的在兽面两旁各有一段蜿蜒对称的躯体,有的则由其他装饰来陪衬。这种纹饰盛行于晚商及西周,春秋时期就作为器物足部的陪衬了,战国以后,随着青铜时代的结束,饕餮纹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饕餮”之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先识》一书:“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至于青铜器上大量出现的饕餮纹的含义,古往今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主要有“戒贪说”、“辟邪说”、“符号说”和“祭神说”。古代的儒生认为,在鼎上装饰饕餮,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贪吃必将害己的道理,“贪财为饕,贪食为餮”,足以说明这种纹样是为了教人戒贪。还有人说,饕餮为神话中的四凶之一,古人以此纹样作为辟邪祈福之用。“符号说”则认为,饕餮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有保护作用的神祗。它对异氏族、异部落是威惧恐吓的符号,对本氏族、本部落却又有着保护的神力,这种双重的宗教情感和想象,凝聚在如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笔者认为“祭神说”更有说服力,因为作为器物的装饰,必须与器物的造型和功能相适应,饕餮纹怪异、狰狞的形象,使祭器更增神秘感和恐惧感,在祭祀时可以作为沟通天地的灵物。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里,鼎曾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利和等级的一种器物。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这种用鼎制度,使各级贵族在使用礼器的种类、数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种类和数量的多寡直接代表了贵族等级的高低。
时至今日,虽然鼎的威严与神秘早已不在,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用到许多和鼎有关的词语,如“一言九鼎”、“三足鼎立”、“扛鼎之作”等,充分说明了鼎自古以来在中国人心目中无可撼动的地位。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己方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