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造成的苦难没有阻挡住新乡黄河两岸百姓追求快乐的步伐,在靠唱戏为生的逃难生活中,既得以维持生命的延续,更重要的是弘扬了“黄河戏曲”这一民间剧种。 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逃难中物...
祥符调起源于封丘,没有精确的时间,有研究称是起源于明朝晚期,曾经有过辉煌,也出了许多名人,解放后发展到了高峰,有的演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凄婉柔美的二夹弦起源于延津,传说是从纺纱小调发展而来。二夹弦艺人多身兼多职,走到哪儿,演到哪儿,住到哪儿,唱到哪儿。不管是庙会、集会,还是婚丧嫁娶,只要百姓需要就去演唱。
新中国建立后,二夹弦演员对该项艺术进行了改革,二夹弦艺术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剧目一度高达500多出,是二夹弦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
延津还出了一个戏曲品种叫大平调,起源于明朝中期,这也是灾民为讨口饭吃自发组成的小戏班。后来为吸引更多的人,赢得更多的喝彩,主要是为了讨来更多的食物,在戏曲中慢慢加入了杂技、武术等,风格也走向了豪放粗犷。
眼下,别说听过大平调这种戏曲了,就连听过大平调这个戏曲名称的人也不多了,这一古老剧种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哲人说过,真正的艺术源自苦难,“黄河戏曲”的诞生和发展也说明了这个道理。曾经的苦难造就了她的辉煌,如今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产品选择的多样性却使她走向了末路。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谁又能说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