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流长 蒲城厚载 (1)

2010-10-20 11:13:1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记者 赵新颜 黄河故道一路走来,最遗憾的是古迹被黄河水患淹没于黄沙之下,最痛惜的是对文物的破环,最欣慰的是挖掘出志书无有记载的历史。 史志工作者及民间文物保护者却告诉记者,其实,黄河水患虽淹没了无...


    大王阁前祭大禹


    将盛满清水的木桶放置于捶布石之上,于夜间再浇一盆凉水,翌日清晨,木桶就会冻结于捶布石上。次日由二壮汉抬起木桶(连同捶布石)游街,届时,由乡民组成的各色秧歌队在两旁歌舞,为抬木桶的壮汉开道,另有一班人等在一旁吹拉弹唱。


    据记者了解,这是解放前流行于长垣县南岳集村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活动。据当地退休教师景现辉介绍,南岳集村地处黄河之滨,屡遭水患,村民于村东建大王阁,供奉治黄先驱大禹为主神。大王阁始建年代,如今已不可考证。


    乾隆四十三年,村民重修大王阁,《重修碑记》上书:“闻乡人传,自河水决于朝岭,人畏其灾,心感其灵,因而以高阁奉之,由来已久。”自大王阁建立,每逢农历初八,村民就会举村出动祭祀大禹。据说,观者济济,人声鼎沸,甚是热闹,他们把这种古老而神秘的祭祀活动称之为“抬挂拉神”。


    黄河之滨有盛会


    记者对祭祀活动“抬挂拉神”表现出浓厚兴趣,可村民却遗憾地告诉记者,解放后,“抬挂拉神”已近失传,村里的年轻人对这段历史也知之甚少。真正流传至今绵延不衰的是苏旧城村一年一度的“三皇庙会”,可谓是长垣县最为热闹的群众集会。


    ■供奉神农


    每到农历三月初三,苏旧城村张志善等几位老人就早早地起来去参加“三皇庙会”。张志善老人说,三皇庙供奉的是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相传远古时期,长垣一带发生过一场可怕的瘟疫,众多乡民上吐下泻,重者至死,多方求医,均不得法。无奈之际,众乡民只得焚香祭天,求助神灵。果然几天之后,天边飘来彩云一朵,彩云之上站立一位光头赤脚、五须长髯的长者,长者身披绿叶,左手托一株黄澄澄的稻谷,右手托一只葫芦。乡民惊呼:“神仙驾临,神仙驾临!”长者将葫芦微微倾斜,霎时水流如注,乡民高呼:“圣水,圣水!”并纷纷拿器皿盛水,凡喝圣水者,病症即刻消除。乡民认为长者即神农氏,为感谢神农献药,乡民建起三皇庙一座,以示纪念,祈求平安。


    金泰和四年(即公元1204年),因黄河水患,长垣县县衙搬迁至苏旧城附近,并以三皇庙镇其乾方。县衙及县城刚刚建好,人烟稀少,为充实住户,繁荣街市,县官命乡民于每年三月初三春光明媚之时,举行庙会,为期四日,自此“三皇庙会”兴起。金元时期的“三皇庙会”商贾云集,游人如织,货物繁多,其盛况非别处可比,是黄河岸边一大盛景。


    ■至今不衰


    由于黄河屡次泛滥,金元县城早已被淹没于黄沙之下,三皇庙也屡遭破坏,又屡次重修。清咸丰年间,三皇庙连遭两次黄河水患,公元1861年,庙宇又遭兵患,千年古刹被破坏殆尽,庙会也一度终止。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县内平定,乡民生活有所改善,集资重修三皇庙,庙会活动重又兴起,但规模不复从前。1934年至“文革”期间,因种种原因,庙会活动中断。


    改革开放以来,国殷民富,庙会重兴。据张志善老人说,如今的庙会比老县志上记载的还要宏大热闹。庙会已辐射到了长垣周遭的滑县、濮阳等地,庙会期间,各地小吃、文艺团体也来助兴,各种农资产品、日杂用物均在会上交流,乡民同时也为国家富强而祈福。初三当日清晨至正午,香烟缭绕,爆竹声声,锣鼓喧天,旌旗翳日,百姓称“昼不见日,夜有灯燃”。


    近些年,在金元古城遗址及老庙址处又挖掘出几通清代石碑,均可证明三皇庙悠久的历史。据说,其中有两通大小、图案一模一样,雕刻有精美的碑冠,人见之称奇。


    坐怀不乱的柳下惠


    柳下惠,春秋时期鲁国人,姓展,名获,字禽,柳下是他的食邑,惠为其号,故名柳下惠。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不乱”的故事历代广为传颂。


    在长垣县苗寨乡东柳冢村与西柳冢村之间,有一座两千多年的古墓,这座墓里的主人就是柳下惠。相传柳下惠曾带兵作战到此地,战斗异常激烈,柳下惠身先士卒,勇敢作战,不幸阵亡。人们为纪念他,就把他埋于战场之上,墓两边的村庄,也更名为东柳冢和西柳冢。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河流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