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去村留

2010-07-21 09:53:52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在新乡县滔滔了几千年的黄河滚了,朝南,史称黄河“南滚”,时间是1462年。科学的解释是水往低处流,新乡县的传说是秦始皇把黄河从新乡县吓跑了。 故事说秦朝初年,新乡有人刨树挖出一个锈迹斑斑的硬物,刚要...

    在新乡县滔滔了几千年的黄河滚了,朝南,史称黄河“南滚”,时间是1462年。科学的解释是水往低处流,新乡县的传说是秦始皇把黄河从新乡县吓跑了。


    故事说秦朝初年,新乡有人刨树挖出一个锈迹斑斑的硬物,刚要细细磨洗,谁知那棵参天大树跑掉了。此人感觉此物不是凡物,应献予皇上。秦始皇得此宝后,想这家伙能将树撵跑,说不定也能将山撵跑,不如用此物赶山填海,让高山变良田。


    掌管黄河中下游的河神,知道自己得罪不起秦始皇这位真龙天子,就连夜让黄河向南滚去,直到滚出新乡县境外。


    这是一则比获嘉“云话”还云天雾地的故事,当不得真。


    黄河是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防护堤。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的黄河大堤在新乡县境内蜿蜒25公里,堤顶宽30米至50米不等,高4米至5米。到隋唐时期,黄河大堤在新乡境内全长30公里,堤顶宽30米,高2米至5米不等。


    现在到新乡县境内想找到这些曾经防水抗洪保民安全的大堤,是没有可能的了,现有能记载大堤存留的,是故堤上的村落。


    西大阳堤、中大阳堤、东大阳堤、杨堤、贺堤、油坊堤、赵堤、朱堤、小赵堤、关堤、普堤、刘堤、马堤、原堤、安保堤、张堤,这16个记载在《河南省新乡县地名志》里的村庄,用它们名字里的后缀见证了这里曾有过的波涛。


    名字里没有堤的,对黄河“南滚”的历史也有一些民间的实物可以佐证,如刘八庄村东白音寺石碑上有清晰的记载:“明天顺年间,黄河南移,此处绝流。弘治年间,刘姓在此建村,名刘家新村。万历年间,村民刘老八联合附近村民,反对潞王暴政,后人为纪念他将村名改为刘八庄。”


    黄河流经新乡县也造就了航运的辉煌,七里营的八柳树村,朗公庙的马头王村,古固寨的庄岩村,在北宋时期已经是比较大的渡口。到了元朝时,政府在八柳树渡口设立广盈仓,屯粮10万石。到了明初,八柳树渡口年转运粮食百余万石。这也是八柳树作为渡口的顶峰,没过几年,黄河南滚,渡口就成了摆设。


     渡口的繁华给人们带来了富足,但黄河水的阴晴不定也给人们带来了灾难。那时候,受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抗洪的能力不强。大堤也就是抗个一般的洪水,有大的或特大的,百姓就只能遭殃了。
为了尽可能减少洪水对百姓的祸害,历朝历代还是很重视对洪水的预防的,每年秋季,都会有外地的官兵来到新乡县的大堤上。当地居民和这些官兵相处极好,有水土不服得了病的,老百姓会尽心照顾,还会给他们的家里人捎信。家里人也想念孩子们,就搭帮结伴来看望。“部队”里当官的不乐意了,这算啥呀,军不军民不民的,就轰家人走。


    亲人分离,其情难忍,黄河岸边哭声一片。当地百姓也为之动容,船工们划着船来回传话。一声声亲人的问候,随着老船工嘹亮的号子,传到对岸,所以当地老人都称古阳堤为“喊堤”。古阳堤是对新乡县黄河大堤的统称。


    曾经温柔过、肆虐过、造福过、祸害过的黄河,500多年前和新乡县“分手”了,留下古阳堤也随着时间的流失也无影无踪,只有那些绵延不断的村落,用他们的名字,保留着对黄河的那份记忆。


责任编辑:No.005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