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大结局 (1)

2010-06-23 09:16:03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收藏

牧之邑硝烟滚滚 硝烟滚滚,杀声震天,空前惨烈的大战渐渐进入白热化。 东路军在黄飞虎、姜文焕的带领下,与主战场同时行动,在棘津强渡黄河,进攻商军的左翼,与中路军同时发起攻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东路的...


    这里起关键作用的应该是周国的间人,他们智慧超人,武艺高强,威望极高。这一群人在商国经营多年,结识了大量奴隶中的精英,甚至还有平民百姓,利用大家对商王的刻骨仇恨,建立了一个个小团体,并不断发展他们的势力,最后加入军中。当然他们不从军也是不行的,商王最后的征兵肯定十分严格的,自从商王帝辛即位以后,先后对鬼方、西羌用兵,又是征伐东夷,军队损耗很大,兵员严重不足,最后不得已才把奴隶组织起来,投入这场决定生死命运的大决战。


    根据史料记载,由于战争,由于无尽的徭役,大量的奴隶被征用或逃亡,导致田园荒芜,手工业作坊倒闭,大量的中小奴隶主破产。同时,逃亡奴隶的生活也一定是很悲惨的,他们随时会失去生命。周国的奴隶就有所不同,周国的经济处于上升时期,一直重视农耕的部族,他们对奴隶是非常重视的。但周国也有一条重要的法律叫“有亡荒阅”,就是说奴隶逃亡了,要在全国追逃,抓住以后,还把你交给原来的奴隶主。可以想像,等待这个奴隶的将是什么命运。
商国的奴隶内心对商王的仇恨可能成为战场上倒戈的主要原因,这是内因。外因就是周国的间谍煽动,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向原主商王开战。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周武王许下诺言,战争胜利以后,他们将被脱去奴隶户籍,变成平民。这应该是前徒倒戈的全面解释。


    牧野之战大结局


    奴隶前徒倒戈了,这不仅为后世留下一个成语,关键是改变了交战双方的力量对比,周军人数虽少,但有新型的驷马战车,士气高昂,战术动用得当;商军人数虽多,但士气低落,离心离德,这样,双方才打得难解难分。就是说,双方的有利不利因素一综合,势力基本持平,所以才胶着在一起,就像抵架的两头牛,都尽了最大的力气,谁也前进不了,只能这样耗着。说开了,就是哪方来了援军,哪方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是,双方都没有援兵了,周国已经是倾全国之力,天下的八百诸侯也都来了;商国也没有兵,东夷战场上的商军被打散了,连社会最底层的奴隶都抓来充军了,还有什么援军。这时,被商王帝辛强拉充军的奴隶投入了战斗,但不是打周军,而是“倒矢而射,傍戟而击”,什么意思呢?就是把箭头倒过来,射向身后的商军,战戟轮开来,对着身旁的商军。这里可以看出来,商王帝辛用的也是老套路,把奴隶赶到前面去当炮灰,不过对于商王帝辛那年代,这种方法没准还是他发明的呢。奴隶往身后射箭,就与前来进攻的周军形成了一股洪流,扑向商军。


    《尚书大传》里描述了最后的战况:“纣之卒辐分,纣之车瓦裂,纣之甲如麟。”翻译过来就是纣王的士卒像车子的辐条一样分散了,纣王的战车像瓦片一样裂碎了,纣王的战甲像鱼鳞一样片片落下。


    周国的西路军占领钜桥后,主力迅速南下,与占领淇河口的东路军会师,合兵一处,南下攻打牧邑,切断商军的归路。


    牧野的商军已经全线溃退,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本来保卫着朝歌的卫水也起不到保卫作用了,败兵把自家的防线也冲乱了。周军马不停蹄地就跟过来,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当然,周军自己也没有喘息。从早晨到黄昏,在纵横百里的战场上,弱小的周军以顽强的意志苦苦地咬着商军厮杀。商王帝辛没了斗志,整个商军没了斗志,他们只有一个念头:跑。往哪儿跑?周军在厮杀的同时,肯定也会及时通报战果的:“商军弟兄们,我们周军已经占领钜桥了,你们没粮吃了。”虽然已经没有后路,但商军还是要跑,实在跑不动,就投降,他们也知道,周武王在《牧誓》里说了,不要杀害前来投降的人。《逸周书》里记载着武王胜利后,清点商国被杀和被俘的总人数是48.7万人。虽然数字有些夸张,但可以肯定地说,商军的主力已经完全覆灭。


责任编辑:No.005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