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傍晚,同盟古镇主街上花灯绚烂,游人如织。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楠 文/图
盛夏时节,“青春力量·青年艺术家邀请展”在获嘉县同盟古镇的同盟艺术馆开幕。这座错落有致、步步是景的院落里,陈设了100余幅(件)来自国美、川美、湖美、郑大等十余所知名院校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从国画到装置的多元艺术形式,展现了青年艺术家蓬勃的艺术创造力与丰富的想象力。
此次展览是同盟古镇在夏秋季以“生长不断、生生不息”为主题策划的“上新”活动之一。此外,艺术馆旁边新开辟出的一条设置了全新的店铺与互动装置的“时光巷”已经变成了热门打卡地,狂欢鸭田园主题乐园的建立更让古镇成为亲子游的绝佳去处。新展、新巷、新乐园,将为古镇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6年前,这座建在黄河故道上的文旅小镇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应运而生。获嘉县,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方,曾是武王伐纣会盟诸侯之处。传说同盟山由八百诸侯捧土堆成,象征着共同伐纣的决心。因此,同盟古镇的命名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这片土地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从最初的定位“中原人的理想老家”,再到围绕“振兴烟火、美育乡村”理念逐步打造同盟艺术街区,同盟古镇在保留自身文化底蕴和历史特色的同时,不断引入与其文化基因相契合的创意元素,在更迭和创新中实现“古”与“新”的碰撞、交融。
在这里,游客在移步换景中就能沉浸式体验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黄河大鲤鱼、手工炸麻花、红糖炸糖糕等,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中原美食;豆腐坊、醋坊的传统手工艺承载着黄河流域的文明记忆;文创店里的围巾、背包、冰箱贴等饰品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内核,又契合现代审美需求,让游客在选购中感受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踏入同盟古镇的主街,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缓缓铺展在眼前,道路两旁皆是明清式风格的古建筑,琳琅满目的美食摊位夹道而设,香气袅袅,诱人垂涎;茶楼里几张雅致方桌,一方古韵戏台,豫剧声悠悠传来。然而下一秒,当游客们足尖一转,走向通往三棵树广场的石板路,便又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黄河澄泥砚、非遗拓片、柴烧、铜雕、蓝染、锔瓷......街头巷尾排列数十种非遗传习工作室和体验店,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寻、体验。
“这些非遗工坊和店铺的经营者基本都是年轻人,有想法、有审美、有能力。”同盟古镇的营销负责人吴琼说,在这里,游客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非遗匠人精心守护的传统技艺,还能寻找到符合年轻人品位的创意潮流空间,这种新模式更加贴近青年游客的审美趣味。古与今的巧妙平衡,传统与时尚的完美交融,让同盟古镇焕发出别样的活力与魅力。
漫话茶咖,坐落于三棵树广场的角落,是一家充满文艺气息的茶咖馆,它的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妻——杨洋和李小丽。之所以选择在同盟古镇创业,李小丽说,相比古镇的环境品质、业态档次、生活节奏等因素,她更看重的是这里的创业氛围和人文气息,“同盟古镇给了创业者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这就让我们能够免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创业中。”她表示,正是古镇对创业者全方位的支持,才使得这里成为许多年轻创业者逐梦的热土。
当被问及店铺的盈利情况如何,李小丽告诉记者,他们在同盟古镇的第二家店铺——一家卡皮巴拉主题饮品屋也即将在8月开业,“当然挺好的,不然我们就不会开第二家店了呀。”她笑着说。
聊起古镇下一步的规划,吴琼提到,他们正在思考着如何开通一条从新乡市区通往同盟古镇的定制旅游班线,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交通方式,也为文旅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其实我们之前就总是收到新乡游客的反馈,说自己在古镇的旅游体验很棒,如果能开通一条旅游专线,哪怕只有节假日也行。”
夜幕降临,古镇的灯光渐次亮起,人流量也多了起来。很多游客在“时光巷”的互动装置前打卡拍照。“这些景观都是我们自己做的,就连草帽什么的都是我们一个个粘上去的。”吴琼指着一面用几十顶草帽拼成的景观墙说,看到游客们对它情有独钟,合照者接二连三,他露出欣慰的笑容。
“我们也在不断探索那种微妙的平衡,怎样在打造‘一街一巷皆场景,一步一处皆故事’那种热门景点的同时又不破坏传统建筑的肌理风貌。”吴琼表示,因为古镇的灵魂就在于“活态”,千篇一律的同质化古镇一定会逐渐被游客抛弃,只有立足自身文化根基,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并通过不断更新和丰富古镇的沉浸式体验和多元化、年轻化的业态,挖掘和提升各类特色体验,让文化变得可感可触、可亲可及,古镇的生命力才能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