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蓝天的法治卫士——记市优秀共产党员、市检察院驻高新区检察室主任孟庆峰

2025-07-24 15:14:12 来源: 新乡日报 评论:0 点击:  收藏
  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荣

  今年盛夏,省政府发布年度省级美丽幸福河湖名单,新乡市卫河、共产主义渠市区段、黄河平原示范区段上榜。当清澈河水倒映着人们喜悦的笑脸,一位检察官的身影在波光中逐渐清晰——他就是新乡市检察院驻高新区检察室主任孟庆峰。这位深耕检察事业26年的优秀党员,以法治为剑,以责任为盾,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战场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创新织网:法治之盾守护河清水畅

  “五一”假期,家门口的共渠生态长廊、卫河右岸公园等河湖景观,成为市民“微度假”的热门之选。这些颜值与服务兼具的“幸福河湖”建设成果,正将“诗与远方”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近年来,我市践行“抬头望得见青山,低头看得见碧水”理念,持续推进幸福河湖建设。面对卫河、共产主义渠争创省级美丽幸福河湖的重任,孟庆峰敏锐洞察到,仅靠传统行政手段难以破解复杂的生态治理难题。他创新性提出“法治+行政”协同机制。在20余次徒步巡河摸排中,他发现建筑垃圾侵占河道、监管存在盲区等问题。对此,他主持多部门召开现场会,“一案一策”破解难题,明确各自职责以及法律责任,采取检察机关“上下联动”工作方法,向牧野区、卫滨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交办,督促问题快速整改。

  在卫河卫滨区城乡接合部,多年积累的管护难题如同盘根错节的荆棘。孟庆峰凭借丰富办案经验,化身“破题者”。他组织相关部门远赴先进地区取经,促成卫滨区平原镇在河道关键点位科学布设12个高清摄像头,编织起一张实时监测、联网联控的智慧天网,长期困扰该河段的问题终于彻底解决。

利剑攻坚:法治锋芒清除生态沉疴

  黄河滩区数十座盘踞多年的烧结砖厂,如同吸附在母亲河肌体上的疮疤。它们吞噬数千亩土地,留下深达数十米的取土坑,严重威胁黄河安澜。面对这块“硬骨头”,孟庆峰驻扎一线数月,协同市督导组现场办公百余次,在补偿政策与生态修复方案的精密齿轮间反复校准。最终,砖厂全面清退,滩区生态修复工程如期完成。当绿色重新拥抱伤痕累累的岸线,省市领导的肯定是对这场生态攻坚最好的注脚。

  北堤河的黑臭水体则是另一场长达十年的生态噩梦。这条流经辉县市与凤泉区的河道,因位置偏僻、跨区域、多头管理而深陷治理僵局。孟庆峰顶着烈日沿河徒步排查,汗水浸透制服,终于锁定隐蔽的排污“元凶”。他协调多部门雷霆出击,非法排污口被彻底封堵,“存量”污水被引入处理厂,市政管网完成升级改造。当河水变清时,沿岸群众那句“终于闻不到臭味了”的朴素感叹,成为他最珍视的“成绩单”。

情系民安:法治温度守护万家清流

  人民胜利渠承担着新乡市饮用水引黄重任,其水质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在南水北调管网检修期间,新乡县杨任旺段突发污染风险,孟庆峰闻令即动,连续数天现场督导,运用“查、测、溯、治”四步法,联合多部门展开专项治理。无人机高空巡弋锁定污染源,第三方检测精准溯源,非法排污口被迅速封堵,污水管网及时疏通。汩汩清流安全入厂,全市饮水安全屏障得以筑牢。

  封丘县城关乡第一中学的困境更牵动人心。因国道施工阻断了唯一通道,学校被迫在桥下河道中“借”出一条小路,师生与群众每日在行洪威胁中艰难穿行。孟庆峰10余次协调公安、交通、水利等部门召开推进会,在释法说理中厘清责任边界,依法发出检察建议。面对推进阻力,他果断召开专题会议,争分夺秒赶在汛期前完成信号灯安装、斑马线施划与监控建设。当道路畅通、河道恢复、隐患消除的那一刻,这起关乎孩子安全与群众便利的案件,已悄然跻身我省公益诉讼十大典型案例之列。

  从普通检察官到“河长+检察长”机制的先行者,孟庆峰始终恪尽职守,勇于担当。他坚持原则、善于总结、敢于创新,协同市河长办破解河湖治理难题百余件,总结形成一系列可推广复制的“新乡经验”。他五次荣获个人三等功,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等市级荣誉。孟庆峰的故事,是法治力量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他以忠诚与实干,彰显了新时代检察官守护绿水青山的使命担当。

责任编辑:王艺元

关于

互联网违法不良信息举报 意见反馈 新闻地图 旧版回顾
网站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新乡日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大河新乡网版权所有
©1997-2022 河南致晟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