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患者在某医院治疗期间,对于治疗效果感到不满,认为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其家属遂到多个部门进行投诉并索赔。接到消息后,新乡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医调委)派出调解员和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及时开展调查调解工作。医患双方通过司法鉴定,并在调解员的不懈努力下,在今年6月,达成和解,完成司法确认,医方承担了相应责任,对患者进行了合理的经济补偿。
真诚、理解、专业、公平,市医调委构建“调、认、补、防、确”五位一体医疗纠纷调解新模式,开展“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服务、一盘棋行动、一竿子到底”特色服务,为群众架起一座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的诉求表达桥梁,为社会筑起一道化解医患矛盾的“和谐防线”。
调解医患纠纷“调”是关键,精准“调”、公正“调”,重在取得双方信任。打造专业队伍,优化调解程序,是市医调委解双方燃眉之急的首要“法宝”。
2024年1月,患者赵某因脑外伤在某医院住院治疗。医方告知患者需急诊手术,家属商议后将赵某转上级医院治疗、恢复,但其生活仍不能自理。患者认为这是医院延误手术治疗导致的后果,遂提出索赔百万元的要求,医院表示在没有鉴定结果的前提下不能接受此要求。
接到该纠纷的调解任务后,市医调委调解员第一时间详细了解双方的诉求和纠纷的整个过程。通过单方谈话,发现双方内心还是希望通过调解来解决问题。于是,她积极对双方进行耐心说服。
在与患者家属谈话时,调解员反复讲明赔偿必须依法依规,不切合实际的索赔要求不能得到法律法规支持。在与医院沟通时,她希望医院能够理解患者家属的感受。经多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双方都接受了专家评鉴划分责任的建议。
由司法、公安、医学、法学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市医调委,是一支业务精、素养高、作风硬的队伍。他们发挥人民调解中立优势,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精细化、专业化、法治化。
经过精准评估和详细鉴定,专家团队计算出了最终的赔偿数额。专业评鉴介入,让医患双方互不信任的局面被扭转,双方最终达成协议,并对赔偿金额表示认可。
为了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市医调委在我市各医疗机构医患纠纷办公室设立联络点,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吹哨、医调委报到,及时介入开展访调对接、诉调对接、司法鉴定、司法确认等,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纠纷化解机制,避免纠纷扩大发酵。
介入或受理医疗纠纷后,市医调委通过研判评估,根据案件简易复杂程度,将纠纷调解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疑难程序三类,找准医患矛盾点,以情调解、对症施策,将医患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破解赔偿执行难,市卫生健康委出台《新乡市医疗责任风险金管理办法》,医疗责任风险金由全市59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自行筹集,市卫生健康委、市医调委集中管理、统筹使用,确保及时足额赔付,有效降低了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
事后灭火不如事前预防。市医调委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定期收集整理调解案例,梳理总结医疗机构在内部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水平等方面的问题隐患,查找漏洞、及时反馈,推动医疗机构整改完善、预防在前。
调解+司法“确”认,打通了纠纷解决的“最后一公里”。市医调委加强与市司法局、法院等部门的密切协作,建立医疗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对调解成功的医疗纠纷案件,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对调解不成功,引导至人民法院进行诉讼。将医调委调解与司法诉讼有机结合,有效形成功能互补、联动联调的纠纷化解模式,为医患双方疏通维权渠道。截至目前,市医调委所调案件无一反悔、无一上访、无一民转刑。
市医调委“调、认、补、防、确”的新模式、新路径,维护了一个个家庭的合法权益,织就了一张张医患的和谐之网。自2017年成立以来,市医调委共调解医疗纠纷1076件,调解成功1032件,调解成功率达96%。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0部委授予市医调委“全国平安医院工作表现突出集体”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