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加强作风建设和加强审判工作是内在统一的,法院一切工作背后体现的都是作风、是党性、是责任担当,要把作风建设融入法院工作各方面,落实到更好服务群众、推动事业发展上,以优良作风树立司法权威,赢得司法公信,回应群众期待,增强人民群众司法公正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把作风建设体现到厚植党的执政根基上
作风建设问题根本上是党性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必须以作风建设为抓手,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把心系群众、情系百姓体现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以好态度、好作风、好形象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感受公平正义的主体只能是人民群众,要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双赢多赢共赢、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等司法理念,将司法的专业判断与人民群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社会现象,准确把握公众情感,精准辨析当事人诉求及理据,做深做实纠纷实质高效化解。要注重裁判说理、辨法析理,既解“法结”又解“心结”,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在审判实践中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公平正义。不正之风离我们越来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要树立“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设身处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克服,用心用情办好关系民心向背的“小案”,久久为功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难事”。要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感受“门好进、事好办”的司法温度,严格落实“法官有约”接待日制度,主动解决当事人见法官难问题,对当事人的关切和问题积极回应和处理,坚决杜绝对群众冷、横、硬、推等不良作风,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盼,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环节中感受到司法温度。
二、把作风建设体现到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加强作风建设,就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时刻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要有胸怀全局的政治意识、能动履职的责任担当,善于把握大势、胸怀大局,聚焦服务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效能治理主攻方向,自觉把审判执行工作置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思考谋划,在每一个案件办理上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着力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持续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推动降成本、增效益,帮助引导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积极融入和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司法环境。要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全力支持综治中心建设,合力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要坚持办案就是治理,注重发挥公正司法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针对案件办理中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问题,向有关部门制发司法建议,堵制度漏洞、补治理短板。要积极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敏于发现案件背后的安全因素,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个人极端事件。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积极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加快推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结合辖区特色和案件特点,立足法庭职能定位打造品牌亮点,提升基层司法能力,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三、把作风建设体现到司法能力的提升上
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司法公正的根基,把事实搞清楚、把案件判明白是法官最基本的能力素质。群众对裁判结果满意不满意,不仅考量裁判的结果质量,更考量法官在裁判过程中的工作作风,当事人对法官工作作风不满意,就会导致对案件结果不信任,进而影响司法公信力。加强作风建设,就要大兴务实之风,坚决杜绝“结案了事”形式主义思想,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查明案件事实、精准适用法律、强化裁判说理等核心环节,以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司法作风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正和权威,不断积累、提升、夯实自身实质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把服判息诉、案结事了做细做实。要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和气力,用心用情办好群众身边每一个“小案”、每一件“小事”,努力在案件审理的每一个环节“求极致”,把案件研究透,把工作做扎实,每一起案件都做到严谨负责、精益求精、细致入微。要抓实抓细释法说理,不能简单套用书本上的法言法语,要懂生活,与当事人共情,用当事人能听懂的语言,走进心里去,依法裁判解“法结”,释法说理解“心结”,争取服判息诉、案结事了,切实做到定分更要“止争”,尤其要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做到事实认定清晰、法律适用准确、论证说理透彻,让司法结论经得起法律与历史的检验。要深入运用新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和全员绩效考核体系,把评案与考人贯通起来,发挥绩效考评调动队伍积极性、提升审判质量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干警用最优质量、最高效率、最佳效果处理好每一起案件。要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导向,持续开展大学习、大调研活动,充分运用“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等平台,跟进学习最新司法政策文件、司法解释、典型案例、裁判观点等,提升法院队伍专业能力、职业素养。
四、把作风建设体现在严格公正廉洁司法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执法司法是否具有公信力,主要看两点,一是公正不公正,二是廉洁不廉洁。”公正廉洁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石,是作风建设的底线要求与核心保障。加强作风建设,要大力弘扬清廉之风,筑牢思想防线,坚守法纪红线,自觉抵制庸俗腐败的不正之风,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以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赢得群众信任。要筑牢公正廉洁的思想防线,不断增强廉洁用权、廉洁司法、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守公平正义的生命线,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对每一起案件都要实事求是、不徇私情、秉公处理。要涵养崇德尚法的职业操守,把加强道德修养、增强道德力量作为人生必修课,大力传承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良好生活作风、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情趣,自觉抵制违规吃喝等歪风邪气,从一言一行、小事小节做起,每时每刻注意规范自身言行,真正做到思想不变质、行为不失范,带头树立新风正气。要树立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时刻坚守法治信仰,恪守司法良知,审判案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为纷繁所扰、不为压力所阻、不为利诱所动,始终保持法治定力。要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确保全程留痕、逢问必录,斩断利益输送链条。要不断净化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坦荡、真诚、规范地同律师、当事人接触交往,构建法官与律师“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良性互动关系,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切实守牢“八小时之外”的纪律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