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开始后,刘庵村将一座闲置院落改造成明道书屋,成为当地文化新地标。这座占地200平方米的书屋目前藏书1.5万余册,涵盖政治、农技、科普、文学、黄河文化等类别,日均接待村民及儿童近百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能。
书屋配备标准化书架、电子阅读设备及阅读活动区,并设立黄河文化专题书架,收藏地方史志、农耕文化类书籍300余册。村党支部书记李彬表示,明道书屋既延续了村里“耕读传家”的传统,也为儿童提供了优质的读书空间。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书屋建设。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图书馆馆长崔晟捐赠图书10000余册,并将定期开展公益教学。村内乡贤吕腾飞捐赠古籍、农技手册等特色书籍3000余册。周边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建暑期支教团,开设科学实验、艺术启蒙等课程。据统计,暑期已有6名教师、12名志愿者参与书屋活动,惠及儿童500余人(次)。
参与活动的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教师张梅表示:“书屋为城乡教育互动提供了真实场景,有助于推动优质资源下沉。”为保障书屋可持续发展,刘庵村建立了“专人管理+村民自治”机制,邀请退休教师负责日常运营,并设立图书维护基金,接受社会捐赠。